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1页 |
一、前言 | 第11-18页 |
1、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的回顾 | 第11-12页 |
2、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新进展 | 第12-15页 |
2.1 植物耐盐性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2.2 利用劣质水灌溉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3 覆盖改良盐碱地 | 第14页 |
2.4 化学改良盐碱地 | 第14-15页 |
3、碱土改良效果评价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4、吉林省西部盐碱土概况 | 第17-18页 |
二、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 总碱度测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1.1 供试土壤的基本化学性状 | 第18页 |
2.1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2.1.3 数据处理 | 第18-19页 |
2.2 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 | 第19-21页 |
2.2.1 田间试验 | 第19-21页 |
2.2.1.1 田间试验地点与供试土壤 | 第19页 |
2.2.1.2 田间试验设计 | 第19-21页 |
2.2.1.3 试验方法及样品采集 | 第21页 |
2.2.2 盆栽试验 | 第21页 |
2.2.2.1 盆栽试验方案 | 第21页 |
2.2.2.2 试验方法及样品采集 | 第21页 |
2.3 测定指标和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3.1 物理指标 | 第21页 |
2.3.2 酶活性 | 第21-22页 |
2.3.3 养分指标 | 第22页 |
2.3.4 化学指标 | 第22页 |
2.4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2页 |
三、结果与分析 | 第22-46页 |
3.1 总碱度测定方法(新法)的确立 | 第22-25页 |
3.1.1 2.0%(NH_4)_2CO_3法与原法的分析结果 | 第22页 |
3.1.2 2.0%(NH_4)_2CO_3法与原法的精密度比较结果 | 第22-25页 |
3.1.3 关于滴定终点的判定问题 | 第25页 |
3.1.4 小结 | 第25页 |
3.2 不同的营养调理剂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3.2.1 对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3.2.2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3 不同的营养调理剂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| 第28-34页 |
3.3.1 对土壤pH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3.3.2 对交换性Na和总碱度的影响 | 第30-33页 |
3.3.3 对CEC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3.4 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| 第34页 |
3.4 不同的营养调理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3.5 试验结果的数学分析(系统聚类法) | 第36-46页 |
3.5.1 改良效果的综合评价 | 第36-44页 |
3.5.2 聚类结果的分析 | 第44-46页 |
四、结论 | 第46-47页 |
五、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六、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