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3页 |
1.1 光通信技术简介 | 第8-10页 |
1.1.1 光通信概述及分类 | 第8页 |
1.1.2 光通信系统组成 | 第8页 |
1.1.3 光通信系统优越性 | 第8-9页 |
1.1.4 光通信系统发展简史及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光旋转连接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| 第10-11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1.4 本论文的主要结构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车辆旋转连接部件综合信号传输系统总体设计 | 第13-19页 |
2.1 光传输技术与旋转连接部件信号传输系统设计的结合 | 第13-15页 |
2.1.1 采用光传输技术的旋转连接器的设计原理 | 第13-14页 |
2.1.2 光通信的特点及旋转连接部件无线传输方式的选择 | 第14页 |
2.1.3 单纤双向收发器与传统激光收发模块的比较 | 第14-15页 |
2.2 旋转连接部件综合信号传输系统的设计概述 | 第15-18页 |
2.2.1 系统设计要求 | 第15页 |
2.2.2 光旋转连接器的总体设计 | 第15-17页 |
2.2.3 系统设计的工作内容 | 第17-1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光通信系统设计 | 第19-35页 |
3.1 光发射系统设计 | 第19-27页 |
3.1.1 光发射系统的原理与结构 | 第19-22页 |
3.1.2 光系统光源的研究及单纤双向收发器简介 | 第22-24页 |
3.1.3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点选择 | 第24-25页 |
3.1.4 半导体激光器调制电路的设计 | 第25-27页 |
3.2 光接收系统设计和光路系统的实现 | 第27-32页 |
3.2.1 光接收系统组成 | 第27-30页 |
3.2.2 光检测接收电路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2.3 光接收系统的噪声分析和灵敏度的计算 | 第31-32页 |
3.3 光通信传输控制板的PCB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基于 CPLD的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设计 | 第35-55页 |
4.1 CPLD简介 | 第35-38页 |
4.1.1 CPLD的特点 | 第35-36页 |
4.1.2 CPLD的选型 | 第36-37页 |
4.1.3 XC9500XL结构简介 | 第37-38页 |
4.2 异步串行通信简介 | 第38-39页 |
4.3 异步串行通信控制系统的实现 | 第39-52页 |
4.3.1 异步串行通信系统总体结构 | 第39-40页 |
4.3.2 利用 VHDL实现异步串行通信 | 第40-50页 |
4.3.3 系统行为仿真与后仿真 | 第50-51页 |
4.3.4 仿真信号的统计与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4 VHDL语言的优点及使用VHDL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| 第52-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通信检测系统设计与系统测试 | 第55-61页 |
5.1 单片机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| 第55-57页 |
5.2 通信误码检测上位机程序功能简介 | 第57-59页 |
5.2.1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| 第57-58页 |
5.2.2 测试软件功能简介 | 第58-59页 |
5.3 通信过程检测结果 | 第59-6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六章 总结和改进方向 | 第61-63页 |
6.1 系统设计总结 | 第61-62页 |
6.2 系统改进方向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