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区IPv6组网和过渡策略研究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3页 |
| ·INTERNET及IPv4不足 | 第7-10页 |
| ·IPv6诞生及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关于本课题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| ·文章结构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IPV6协议研究 | 第13-35页 |
| ·IPv6协议 | 第13-31页 |
| ·IPv6地址书写表示 | 第13页 |
| ·全球IPv6地址分配情况 | 第13-15页 |
| ·IPv6常用前缀和地址 | 第15页 |
| ·单播、任播、组播 | 第15-20页 |
| ·IPv6基本报头 | 第20-23页 |
| ·IPv6扩展报头 | 第23-30页 |
| ·邻居发现协议 | 第30-31页 |
| ·IPv6路由 | 第31-35页 |
| ·路由技术分类 | 第32页 |
| ·IPv6静态路由 | 第32-33页 |
| ·IPv6动态路由 | 第33-35页 |
| 第三章 IPV4/IPV6过渡技术研究 | 第35-43页 |
| ·双协议栈 | 第35-37页 |
| ·隧道 | 第37-40页 |
| ·手工配置隧道 | 第37-38页 |
| ·自动配置隧道 | 第38页 |
| ·Tunnel Broker | 第38页 |
| ·6 over 4 | 第38-39页 |
| ·6 to 4 | 第39-40页 |
| ·IPv6/IPv4协议与地址转换 | 第40-41页 |
| ·NAT-PT | 第40页 |
| ·SIIT | 第40页 |
| ·BIS | 第40页 |
| ·DSTM | 第40-41页 |
| ·小结 | 第41-43页 |
| 第四章 IPV6实验及南昌大学IPV6试验床 | 第43-84页 |
| ·组网技术 | 第44-48页 |
| ·IPv6研究平台的选择 | 第44-46页 |
| ·常用命令 | 第46-48页 |
| ·组网实验 | 第48-72页 |
| ·Windows/Linux IPv6支持研究 | 第48-55页 |
| ·IPv6静态路由实验 | 第55-61页 |
| ·邻居发现 | 第61-62页 |
| ·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实验 | 第62-65页 |
| ·隧道实验 | 第65-70页 |
| ·RIPv6实验 | 第70-72页 |
| ·IPv6应用 | 第72页 |
| ·南昌大学IPv6试验床 | 第72-82页 |
| ·IPv4校园网架构 | 第73-74页 |
| ·南昌大学校园网分析 | 第74-76页 |
| ·IPv6网络地址空间规划 | 第76-77页 |
| ·IPv6试验床实现 | 第77-82页 |
| ·小结 | 第82-84页 |
| 第五章 园区网过渡 | 第84-94页 |
| ·园区网特点 | 第84-85页 |
| ·过渡策略 | 第85-88页 |
| ·园区网IPv6应用探讨 | 第88-94页 |
|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94-96页 |
| 总结 | 第94-95页 |
| 展望 | 第95-96页 |
| 致谢 | 第96-9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7-99页 |
| 附录 | 第99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