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刺足三阳经与足太阴脾经原合穴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5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5-17页 |
正文 | 第17-48页 |
前言 | 第17-19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·实验设备及参数 | 第19-20页 |
实验实施 | 第20-23页 |
·取穴与消毒 | 第21页 |
·静息 | 第21页 |
·针刺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| 第21-22页 |
·“得气”感觉与范围 | 第22页 |
·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 | 第22-23页 |
结果 | 第23-34页 |
·足阳明胃经 | 第23-25页 |
·足太阳膀胱经 | 第25-27页 |
·足少阳胆经 | 第27-29页 |
·足太阴脾经 | 第29-31页 |
·非穴位对照 | 第31-32页 |
·场图: | 第32-33页 |
·头动曲线 | 第33-34页 |
讨论 | 第34-46页 |
·针刺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场图(field mapping) | 第35-36页 |
·Talairach空间坐标 | 第36页 |
·Broadmann分区 | 第36页 |
·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结果分析 | 第36-46页 |
·足阳明胃经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结果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足太阳膀胱经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结果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足少阳胆经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结果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足太阴脾经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非穴位对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四经脉原合穴刺激及非穴位刺激脑功能活动比较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8页 |
附图 | 第48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9页 |
综述 | 第79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发表论文和著作 | 第89-9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