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

城市交通情报板规划及布点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15页
 1.1、研究背景第8-9页
 1.2、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-13页
  1.2.1、国外研究动态第9-11页
  1.2.2、国内研究动态第11-13页
 1.3、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3-15页
第二章 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第15-29页
 2.1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第15页
 2.2、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第15-23页
  2.2.1、系统构成第16-18页
  2.2.2、交通流动态分配理论第18-19页
  2.2.3、系统实施框架第19-23页
 2.3、道路交通实时动态信息系统第23-26页
  2.3.1、系统简介第23页
  2.3.2、系统构成第23-26页
  2.3.3、系统结构框架第26页
 2.4、广州市交通诱导系统第26-28页
  2.4.1、系统总体介绍第26-27页
  2.4.2、系统组成结构第27-28页
 2.5、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 常用城市交通诱导理论方法第29-35页
 3.1、交通诱导系统路径规划方法第29-31页
  3.1.1、路径规划作用第29-30页
  3.1.2、路径规划主要算法第30-31页
 3.2、交通诱导系统路径引导方法第31-34页
  3.2.1、路径规划意义、作用第31页
  3.2.2、途中引导第31-32页
   1) 行驶指令的产生第31-32页
   2) 规划路径跟踪第32页
  3.2.3、偏离路径引导第32-33页
  3.2.4、利用动态信息引导第33-34页
 3.3、小结第34-35页
第四章 城市交通VMS布点方法研究第35-71页
 4.1、VMS用户需求分析第35-39页
  4.1.1、不同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第35-37页
  4.1.2、原始数据需求分析第37-38页
  4.1.3、小结第38-39页
 4.2、VMS布点影响因素分析第39-47页
  4.2.1、土地利用布局第39-40页
  4.2.2、路网布局第40-41页
  4.2.3、道路属性第41-42页
  4.2.4、交通流第42-44页
  4.2.5、拥堵类型第44-47页
 4.3.布点评价体系第47-49页
  4.3.1、指标的选择第47-48页
  4.3.2、评价体系第48-49页
 4.4、布点选择方法第49-65页
  4.4.1、灰色决策第49-57页
  4.4.2、模糊决策第57-61页
  4.4.3、决策方法对比第61-62页
  4.4.4、计算机实现第62-65页
 4.5、VMS布点方法体系第65-71页
  4.5.1、布点原则第65-67页
  4.5.2、布点准则第67-68页
  4.5.3、布点方法第68-71页
第五章 应用实例第71-94页
 5.1、总体布局第71页
 5.2、VMS布点示例第71-81页
  5.2.1、示例点一:城市出入口第72-73页
  5.2.2、示例点二:高速公路、高架路的出入口第73-75页
  5.2.3、示例点三:重大分流点上游第75-76页
  5.2.4、示例点四:过江桥隧第76-78页
  5.2.5、示例点五:核心区告知型VMS第78-80页
  5.2.6、示例点六:重要交通集散地第80-81页
 5.3、示范道路VMS布点第81-90页
  5.3.1、沿线土地利用现状第82-83页
  5.3.2、道路交通功能分析第83页
  5.3.3、道路网络形态分析及交通流向分析第83-84页
  5.3.4、VMS点位布设第84-89页
  5.3.5、实施方案意义第89-90页
 5.4、广州市VMS布点方案分析第90-94页
  5.4.1、布点步骤第90页
  5.4.2、布点结果第90-93页
  5.4.3、方案总结第93-94页
第六章 结论以及启示第94-96页
 6.1、主要结论和研究成果第94-95页
 6.2、今后研究重点第95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99页
致谢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病理组织学基础及相关研究
下一篇:口腔修复体用激光立体成形钛锆合金粉末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