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缩写表 | 第1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绪言 | 第12-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-15页 |
第一部分 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 | 第15-34页 |
1 前言 | 第15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5-22页 |
·试剂和设备 | 第15-16页 |
·血管支架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·种子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| 第17-19页 |
·血管的构建及培养 | 第19-21页 |
·血管构建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加压灌注法 | 第19页 |
·散点注射法 | 第19页 |
·血管自动旋转种植培养系统的建立 | 第19-21页 |
·血管培养 | 第21页 |
·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| 第21-22页 |
3 结果 | 第22-30页 |
·种子细胞的生长及鉴定 | 第22-25页 |
·血管自动旋转种植培养系统在血管构建中的作用 | 第25-26页 |
·血管的形态结构 | 第26-30页 |
4 讨论 | 第30-32页 |
·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细胞种植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VSMC和EC的联合种植对血管构建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第二部分 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 | 第34-41页 |
1 前言 | 第34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试剂与仪器设备 | 第34-35页 |
·测试指标和方法 | 第35页 |
3 结果 | 第35-38页 |
·应力-应变关系及应变率 | 第35-36页 |
·拉伸弹性回复率 | 第36页 |
·最大断裂强度 | 第36-38页 |
4 讨论 | 第38-40页 |
·组织工程血管的应力-应变关系 | 第38-39页 |
·组织工程血管的应力松弛特性 | 第39页 |
·组织工程血管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1页 |
第三部分 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壁细胞的功能 | 第41-63页 |
1 前言 | 第41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41-48页 |
·试剂和仪器设备 | 第41-43页 |
·实验分组 | 第43页 |
·α-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43-44页 |
·PDGF-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44页 |
·PDGF-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44-45页 |
·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45页 |
·PGI_2放射免疫法检测 | 第45-46页 |
·ET-1放射免疫法检测 | 第46-47页 |
·NO硝酸盐还原法检测 | 第47页 |
·ICAM-1和VCAM-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| 第47-48页 |
3 结果 | 第48-56页 |
·α-actin的表达 | 第48页 |
·PDGF-A的表达 | 第48-49页 |
·PDGF-B的表达 | 第49页 |
·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 | 第49页 |
·PGI_2的表达 | 第49页 |
·ET-1的表达 | 第49页 |
·NO的含量 | 第49-54页 |
·ICAM-1和VCAM-1的表达 | 第54-56页 |
4 讨论 | 第56-61页 |
·VSMC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表型变化 | 第56-57页 |
·PDGF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变化 | 第57页 |
·Ⅷ因子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表达 | 第57-58页 |
·NO和ET-1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变化 | 第58-59页 |
·PGI_2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变化 | 第59页 |
·VCAM-1和ICAM-1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变化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全文小结 | 第63-64页 |
本课题的创新点和意义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文献综述 | 第66-80页 |
附录: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0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