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--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论文

高渗透薄层砂岩底水油藏早期水锥特性理论研究及应用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 绪论第8-22页
 1.1 问题的提出第8-9页
 1.2 薄层底水油藏的特征第9-20页
  1.2.1 油藏地质特征第10-18页
  1.2.2 开采动态特征第18-20页
 1.3 研究背景及现状第20-21页
 1.4 研究方法及思路第21-22页
2 普通底水油藏直井锥进理论第22-42页
 2.1 普通底水油藏第22-31页
  2.1.1 底水水锥机理第22-25页
  2.1.2 临界产量理论第25-31页
 2.2 薄层底水油藏第31-42页
  2.2.1 油水层全部射开第32-33页
  2.2.2 底水层流动近似模型第33-39页
  2.2.3 注采流管近似模型第39-42页
3 底水锥进数值模拟第42-76页
 3.1 问题的提出第42页
 3.2 数学物理模型第42-43页
 3.3 模拟研究的对象及模型第43-47页
  3.3.1 单井模型第44-46页
  3.3.2 注采单元模型第46-47页
 3.4 网格系统与参数优化第47-64页
  3.4.1 径向网格系统第47-54页
  3.4.2 直角坐标网格系统第54-60页
  3.4.3 局部加密网格系统第60-64页
 3.5 早期水锥动态的数值模拟特性第64-76页
  3.5.1 水锥机理及阶段性特征第64-67页
  3.5.2 早期水锥动态及制约因素第67-76页
4 水锥动态数值分析及理论模型第76-96页
 4.1 均质模型第76-90页
  4.1.1 几何渗流阻力系数的引入第76-78页
  4.1.2 几何渗流阻力系数的数值表达式第78-80页
  4.1.3 均质模型几何阻力系数比的制约因素与量化关系第80-90页
 4.2 均质各向异性第90-92页
 4.3 油、水层渗透率非均质模型第92-96页
5 实例应用及效果第96-103页
 5.1 模型预测效果第96-97页
 5.2 射开程度控制及应用第97-99页
 5.3 合理产液量的调控方法及应用第99-103页
6 结论与认识第103-105页
致谢第105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09页

论文共10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氧气—苯甲醛—NaOH水溶液三相氧化萃取过程传质的研究
下一篇: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