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烧合成法制备碱土金属卤化物的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20页 |
第一节 光激励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 | 第9-13页 |
第二节 光激励发光现象的理论研究 | 第13-20页 |
第二章 课题的提出 | 第20-31页 |
第一节 发光材料的制备技术 | 第20-23页 |
·固相制备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表面扩散法 | 第21页 |
·湿化学制备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燃烧合成法 | 第23页 |
第二节 燃烧合成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| 第23-28页 |
·燃烧合成技术 | 第23-24页 |
·燃烧合成技术特点 | 第24-25页 |
·燃烧合成法的理论基础 | 第25-26页 |
·燃烧合成技术工艺发展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本课题的提出 | 第28-31页 |
·当前现状的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29页 |
·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和研究的总体思路 | 第29-30页 |
·论文实验内容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制备过程的实验研究 | 第31-49页 |
第一节 原材料和实验流程 | 第31-33页 |
·实验原料种类 | 第31页 |
·实验流程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反应原料的选择和配比研究 | 第33-36页 |
·反应原料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·反应原料配比的研究 | 第34-35页 |
·反应过程的分析与研究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初始工艺的研究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 尿素含量和氧化剂含量的研究 | 第37-39页 |
·尿素的用量 | 第37-38页 |
·氧化剂用量的研究 | 第38-39页 |
第五节 反应炉温的研究 | 第39-40页 |
第六节 反应空间的研究 | 第40页 |
第七节 发光中心含量的研究 | 第40-41页 |
第八节 产物后处理过程的研究 | 第41-46页 |
·复烧中NH4F 的加入量的研究 | 第44-45页 |
·复烧过程反应炉温和反应时间的研究 | 第45-46页 |
第九节 燃烧合成制备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| 第46-47页 |
·开放性的反应空间 | 第46-47页 |
·马福炉的使用维护 | 第47页 |
·产物要在室温下骤冷 | 第47页 |
第十节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产物的性能测试及其研究 | 第49-57页 |
第一节 产物的成分分析及其颗粒研究 | 第49-51页 |
·成分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产物的颗粒分析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产物发光性质的研究 | 第51-53页 |
·光致发光 | 第51-52页 |
·光激励发光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产物的性能比较 | 第53-54页 |
第四节 产物颗粒度的控制性研究 | 第54-56页 |
·尿素的用量对产物颗粒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反应空间对产物颗粒尺寸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自制 IP板的性能参数测量和理论研究 | 第57-67页 |
第一节 实验装置的组成及其使用 | 第57-60页 |
·试验装置的组装及实验过程操作 | 第57-58页 |
·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| 第58页 |
·光电倍增管饱和状态的研究及其排除措施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实验测量结果及其分析 | 第60-63页 |
第三节 动力学方程的理论性研究 | 第63-66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3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