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5页 |
Abstract | 第15-43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43-53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43-4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44-49页 |
·竞争优势理论研究 | 第44-46页 |
·产业/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| 第46-48页 |
·研究综述评价 | 第48-49页 |
·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研究目标、内容和结构 | 第49-50页 |
·研究方法和范围 | 第50-51页 |
·创新说明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1-53页 |
·创新说明和特色 | 第51-52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2-53页 |
第二章 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分析框架 | 第53-75页 |
·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53-63页 |
·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历史渊源 | 第53-59页 |
·比较优势、竞争优势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| 第59-63页 |
·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框架 | 第63-75页 |
·中国粮食生产和贸易及国际比较 | 第63-64页 |
·粮食国际竞争力状况的国际比较分析 | 第64-68页 |
·影响粮食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决定和影响粮食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分析 | 第70-75页 |
第三章 中国主要粮食生产和贸易的国际比较 | 第75-99页 |
·中国粮食生产的国际比较 | 第75-83页 |
·水稻 | 第78-80页 |
·小麦 | 第80-82页 |
·玉米 | 第82-83页 |
·中国粮食贸易的国际比较 | 第83-99页 |
·水稻 | 第85-90页 |
·小麦 | 第90-93页 |
·玉米 | 第93-99页 |
第四章 中国主要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| 第99-117页 |
·国际市场占有率及国际比较 | 第99-107页 |
·水稻 | 第99-101页 |
·小麦 | 第101-104页 |
·玉米 | 第104-107页 |
·主要进口国市场占有率及国际比较 | 第107-109页 |
·水稻(大米) | 第107-108页 |
·小麦 | 第108-109页 |
·玉米 | 第109页 |
·贸易竞争指数及国际比较 | 第109-117页 |
·水稻 | 第109-111页 |
·小麦 | 第111-114页 |
·玉米 | 第114-117页 |
第五章 决定和影响粮食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分析 | 第117-151页 |
·成本和价格 | 第117-138页 |
·成本 | 第117-128页 |
·价格 | 第128-138页 |
·质量和安全 | 第138-144页 |
·出口质量指数 | 第138-140页 |
·出口产品质量比较 | 第140-143页 |
·安全卫生 | 第143-144页 |
·生产力水平、品种资源和技术 | 第144-151页 |
·生产力水平 | 第144-148页 |
·品种资源和技术 | 第148-151页 |
第六章 决定和影响粮食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分析──基本因素 | 第151-177页 |
·生产要素条件 | 第151-155页 |
·基本要素 | 第151-153页 |
·高级要素 | 第153-155页 |
·国内市场需求条件 | 第155-160页 |
·国内需求构成 | 第155-157页 |
·国内需求增长和模式 | 第157-160页 |
·相关和辅助产业状况 | 第160-171页 |
·良种繁育 | 第160-161页 |
·生产资料 | 第161-166页 |
·粮食加工 | 第166-171页 |
·企业战略、结构与竞争 | 第171-177页 |
·企业规模化程度 | 第171-173页 |
·生产者竞争战略 | 第173-177页 |
第七章 决定和影响粮食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分析──政府作用 | 第177-203页 |
·农业(包括粮食)的特性及其政府的相关政策 | 第177-183页 |
·农业的弱质性和小规模分散经营 | 第177-178页 |
·农业的波动性 | 第178-179页 |
·农业的公共物品建设 | 第179-180页 |
·农业信息的不对称性 | 第180-182页 |
·农业的外部性 | 第182-183页 |
·政府农业政策措施的国际比较 | 第183-203页 |
·生产者支持 | 第183-189页 |
·市场体系建设 | 第189-193页 |
·国际贸易政策 | 第193-199页 |
·农业政策调整 | 第199-203页 |
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对策思考 | 第203-219页 |
·中国粮食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 | 第203-205页 |
·分析框架 | 第203-204页 |
·评价指标 | 第204-205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205-213页 |
·生产和贸易 | 第205-206页 |
·国际竞争力状况 | 第206-208页 |
·直接和间接因素 | 第208-209页 |
·环境因素──基本因素 | 第209-210页 |
·环境因素──政府作用 | 第210-213页 |
·对策思考 | 第213-219页 |
·加快中国优势粮食产业基地建设 | 第214-215页 |
·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| 第215-217页 |
·提高政府财政对农业公共物品的投资强度 | 第217-2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9-221页 |
致谢 | 第221-222页 |
博士期间学术论著和科研工作 | 第222-223页 |
博士后期间学术论著和科研工作 | 第223-22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225-226页 |
通信地址 | 第2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