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-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
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-39页
 1.植物远缘杂交概述第11-13页
   ·远缘杂交的概念第11页
   ·远缘杂交的范围及基因源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·普通小麦(Triticum aestivum L.)的基因源第12页
   ·远缘杂交及基因转移的一般步骤第12-13页
 2.小麦的远缘杂交概况第13-29页
   ·远缘杂交的目的第13页
   ·杂交范围的扩大第13-14页
   ·组织培养、理化诱变、ph基因系统和杀配子基因在远缘杂交中的作用第14-17页
   ·重要进展第17-29页
     ·转移的基因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远缘杂交所产生的影响第18-27页
       ·黑麦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·中间偃麦草属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第24-27页
     ·近缘物种的其它贡献第27-29页
 3.普通小麦中的外源染色体(质)及外源染色体(质)检测研究进展第29-33页
   ·形态学鉴定第29-30页
   ·细胞学鉴定第30页
   ·蛋白表达谱的差异——生化检测第30-31页
   ·原位杂交检测第31页
   ·DNA分子检测第31-33页
   ·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第33页
 4.小麦异源二体附加系检测的研究进展第33-35页
   ·异源二体附加系的选育第33-34页
   ·异源二体附加系的检测第34-35页
 5.小麦与冰草属间的杂交情况第35-39页
   ·冰草属的分类及植物学性状第35-36页
   ·小麦与冰草属间杂种的表现第36页
   ·小麦-冰草双二倍体第36-37页
   ·回交后代的产生及附加系的选育第37页
   ·易位系的产生及携带的优良性状第37-38页
   ·转移冰草期望基因的可能性第38-39页
第二章 论文设计及实验路线第39-41页
   ·立题依据第3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39页
   ·预期目标第39页
   ·总体设计第39-41页
第三章 小麦-冰草二体附加系的细胞学鉴定及形态学特征第41-54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1-43页
 2 结果第43-49页
 3 讨论第49-52页
 4 结论第52-54页
第四章 小麦与冰草染色体间部分同源群关系的分子检测第54-66页
 1.前言第54页
 2.材料与方法第54-55页
 3.结果第55-60页
 4.讨论第60-66页
第五章 小麦-冰草衍生系的抗病性鉴定第66-76页
 1.前言第66页
 2.材料与方法第66-68页
 3.结果第68-71页
 4.讨论第71-76页
第六章 总体结论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97页
附录第97-101页
附件第101-104页
致谢第104-105页
作者简介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3、C4不同作物光合生理特性比较的研究
下一篇:三翼臼假体的相关基础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