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 执行异议之诉的基本理论 | 第10-19页 |
(一) 执行异议之诉存在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5页 |
(二) 执行异议之诉的特征 | 第15-17页 |
(三) 执行异议之诉的功能 | 第17-19页 |
二、 我国的案外人异议制度 | 第19-36页 |
(一) 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的概况 | 第19-23页 |
1 提出异议的主体 | 第19-20页 |
2 提出异议的条件 | 第20-21页 |
3 对异议的处理 | 第21-23页 |
(二) 案外人异议制度存在的缺陷 | 第23-29页 |
1 程序救济与实体救济不分 | 第23页 |
2 提起救济的主体单一 | 第23-24页 |
3 审查程序存在缺陷 | 第24-27页 |
4 对审查结果缺乏救济与监督 | 第27-29页 |
(三) 现行制度存在缺陷的根源 | 第29-33页 |
1 最初立法指导思想的缺陷 | 第29-30页 |
2 对执行程序公正价值的忽视 | 第30页 |
3 对再审程序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 | 第30-33页 |
(四) 改革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33-36页 |
1 必要性 | 第33-34页 |
2 可行性 | 第34-36页 |
三、 其他国家或地区异议之诉的立法例 | 第36-47页 |
(一) 我国台湾地区 | 第36-37页 |
(二) 德国 | 第37-39页 |
(三) 日本 | 第39-40页 |
(四) 瑞士 | 第40-42页 |
(五) 法国 | 第42-44页 |
(六) 对有关国家或地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的评价 | 第44-47页 |
四、 设立我国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的建议 | 第47-55页 |
(一) 异议之诉的分类及提起条件 | 第47-49页 |
(二) 异议之诉的性质定位 | 第49-52页 |
(三) 异议之诉的审理裁判和救济 | 第52-54页 |
(四) 相关制度的完善 | 第54-55页 |
五、 结语 | 第55-5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