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药用作物论文--木本论文

喜树胚轴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生物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英文摘要第7-14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4-38页
 一.喜树碱类药物的研究开发第14-24页
  1 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第14-15页
  2 喜树碱抗癌活性的发现第15-17页
  3 喜树碱类药物的市场前景和药物的研究开发现状第17-20页
  4 喜树碱的商业来源-从喜树中提取第20-21页
  5 喜树碱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第21-24页
 二.植物体外大规模培养生产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第24-33页
  1 研究现状第24-26页
  2 提高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第26-31页
  3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第31-33页
 三.体外培养生产喜树碱类药物的研究进展第33-36页
  1 喜树细胞培养第33-34页
  2 臭味假柴龙树细胞培养第34页
  3 器官培养、快繁育苗和水溶液培养第34-35页
  4 细胞系的超低温冷冻保藏第35页
  5 微生物培养第35页
  6 总体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第35-36页
 四.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第36-38页
第二章 喜树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及喜树碱的产生第38-45页
 一 引言第38-39页
 二 材料和方法第39-40页
  1 材料第39页
  2.种子的消毒与无菌苗的培育第39页
  3 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9页
  4 各愈伤组织细胞系的继代培养第39页
  5 生长速率和喜树碱含量的测定第39页
  6 重复性第39-40页
 三 结果与分析第40-43页
  1 基本培养基的选择第40页
  2 激素的选择第40-41页
  3 不同部位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第41-42页
  4 不同愈伤组织细胞系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差异第42-43页
 四 讨论第43-45页
第三章 喜树胚轴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悬浮培养特性第45-56页
 一 引言第45页
 二 材料和方法第45-47页
  1 材料来源第46页
  2 悬浮培养的建立与优化第46页
  3 参数测定第46-47页
  4 重复性第47页
 三 实验结果第47-54页
  1 适合喜树悬浮培养基本培养基的选择第47-49页
  2 激素的筛选第49页
  3 继代时间,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4 喜树胚轴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特性和喜树碱的动态积累第50-52页
  5 悬浮培养细胞细胞活力的动态变化第52页
  6 悬浮培养细胞对营养的消耗变化第52-54页
 四.讨论第54-56页
第四章 氮源的改变和两步培养对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第56-63页
 一 引言第56页
 二 材料与方法第56-57页
  1 细胞悬浮培养第56页
  2 氮源的改变第56-57页
  3 细胞生长速率的测定第57页
  4 喜树碱含量的测定第57页
  5 重复性第57页
 三 试验结果第57-60页
  1 不同比例的硝态氮和氨态氮对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2 不同的初始总氮源对生物量和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3 采用二步培养同时提高细胞生物量和喜树碱的含量第59-60页
 四 讨论第60-63页
第五章 微量元素的调整促进喜树碱生物合成的作用第63-69页
 一 引言第63页
 二 材料与方法第63-64页
  1 细胞悬浮培养第63-64页
  2 微量元素的影响第64页
  3 细胞生长速率和喜树碱含量的测定第64页
  4 重复性第64页
 三 试验结果第64-67页
  1 各微量元素对生物量和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2 I~-,Co~(2+),Cu~(2+)和MoO_4~(2-)的不同剂量对喜树碱合成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3 I~-,Cu~(2+),Co~(2+)和MoO_4~(2-)的共同处理对提高喜树碱产量的影响第67页
 四 讨论第67-69页
第六章 稀土元素铈对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刺激作用第69-75页
 一 引言第69-70页
 二 材料与方法第70页
  1 细胞悬浮培养第70页
  2 稀土铈的影响第70页
  3 细胞生长速率和喜树碱含量的测定第70页
  4 培养液中喜树碱释放量的测定第70页
  5 喜树碱渗透释放率的计算第70页
  6 重复性第70页
 三 结果与分析第70-73页
  1 不同浓度的铈离子对生长和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第70-72页
  2 铈离子在不同培养时间加入后对生长和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第72-73页
 四 讨论第73-75页
第七章 真菌提取物和脱乙酰壳聚糖对喜树碱积累的诱导作用第75-87页
 一 引言第75-77页
 二 材料与方法第77-78页
  1 细胞悬浮培养第77页
  2 真菌诱导子的影响第77页
  3 脱乙酰壳聚糖的影响第77-78页
  4 培养液中喜树碱的测定第78页
  5 喜树碱渗透释放率的计算第78页
  6 重复性第78页
 三 结果与分析第78-82页
  1 不同浓度的诱导子对生长和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第78-81页
  2 脱乙酰壳多糖刺激喜树碱合成的动态变化第81-82页
 四 讨论第82-87页
第八章 十六烷对稀土诱导的喜树两步培养细胞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影响第87-99页
 一.引言第87-89页
 二.材料与方法第89页
  1 细胞悬浮培养第89页
  2 十六烷的影响第89页
  3 稀土铈的刺激第89页
  4 两步培养第89页
  5 培养液中喜树碱的测定第89页
  6 喜树碱渗透释放率的计算第89页
  7 重复性第89页
 三.结果与分析第89-95页
  1 不同浓度的十六烷对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影响第89-91页
  2 两相培养对稀土诱导的悬浮细胞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3 两相培养与渗透释放对喜树二步培养细胞喜树碱提高的综合作用第92-95页
 四.分析与讨论第95-99页
第九章 论文总结与展望第99-103页
 一 植物细胞培养生产喜树碱类药物的潜力第99-100页
 二 下一步工作与展望第100-103页
图版第103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38页
发表及投稿文章第138-139页
结束语第139-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企业资源整合与查询优化
下一篇: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网络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