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本开放时代的医学嬗变--宋代医学与社会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6页 |
导言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文本开放的时代 | 第10-36页 |
一、 物质条件--图书的准备 | 第10-21页 |
(一) 宋以前图书的匮乏 | 第11-15页 |
(二) 宋代图书事业的大发展 | 第15-21页 |
二、 教育的普及 | 第21-29页 |
(一) 科举的推动作用 | 第22-26页 |
(二) 学校教育的发展 | 第26-29页 |
三、 文本的开放 | 第29-36页 |
第二章 医学传承方式的变迁 | 第36-47页 |
一、 从属于王官之学的医学 | 第36-37页 |
二、 早期的师徒相传--门派授受 | 第37-41页 |
三、 门派授受之学的衰落 | 第41-42页 |
四、 学校教育与读书之学 | 第42-45页 |
五、 转变后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纳入大传统的医学 | 第47-59页 |
一、 趋向大传统的医学 | 第47-52页 |
二、 与小传统的分离 | 第52-59页 |
(一) 宋代的巫术活动 | 第54-55页 |
(二) 宋代的禁巫和普及医学知识的活动 | 第55-57页 |
(三) 意义与影响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晚成的圣人--张仲景的命运 | 第59-79页 |
一、 宋以前的伤寒学术 | 第60-66页 |
(一) 《伤寒论》简述 | 第60-64页 |
(二) 魏晋隋唐时期的其他伤寒学家 | 第64-66页 |
二、 宋代的《伤寒论》研究 | 第66-69页 |
三、 构建医学圣人谱系 | 第69-79页 |
(一) 宋代儒学的道统 | 第70-72页 |
(二) 华佗与张仲景 | 第72-79页 |
第五章 经验医学的转折 | 第79-89页 |
一、 理论系统的最终确立 | 第79-81页 |
二、 医学分科的模糊化 | 第81-84页 |
三、 药物学模式的固化 | 第84-89页 |
(一) 药物的商品化 | 第84-87页 |
(二) 药性研究的兴盛与本草学重心的转移 | 第87-89页 |
结束语 | 第89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