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11页 |
第一章 滨北地区断裂特征 | 第11-23页 |
第一节 控制盆地边界的深大断裂 | 第11-13页 |
一、 松辽盆地西部边界控盆断裂--嫩江断裂的地质特征 | 第11-13页 |
二、 松辽盆地东部边界控盆断裂--佳木斯-依通断裂 | 第13页 |
第二节 控制盆地内部构造格局的壳断裂 | 第13-19页 |
一、 双辽-孙吴断裂 | 第14-16页 |
二、 滨洲线断裂 | 第16-17页 |
三、 明水-富裕东断裂 | 第17-18页 |
四、 海伦-登娄库断裂、讷莫尔河断裂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控制沉积特征的基底断裂 | 第19-23页 |
一、 北东向断裂 | 第19-20页 |
二、 北西向断裂 | 第20-22页 |
三、 近南北向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滨北地区深层地层及其特征 | 第23-31页 |
第一节 滨北地区深层地层 | 第23-25页 |
一、 火石岭组 | 第24页 |
二、 沙河子组 | 第24页 |
三、 营城组 | 第24页 |
四、 登娄库组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滨北深层主要反射层构造特征 | 第25-31页 |
一、 T5构造反射层特征 | 第25-27页 |
二、 T4构造反射层特征 | 第27页 |
三、 T3构造反射层 | 第27-31页 |
第三章 断陷期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| 第31-43页 |
第一节 断陷期构造单元划分 | 第31-34页 |
一、 断陷期构造单元划分的标志 | 第31-32页 |
二、 断陷期构造单元划分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 各断陷次级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 | 第34-43页 |
一、 中央断陷区林甸断陷、北安断陷 | 第34-36页 |
二、 西北断隆区梅里斯断陷和富裕断陷 | 第36-38页 |
三、 东南断陷区明水绥化断陷、安达断陷和兰西断陷 | 第38-43页 |
第四章 滨北地区构造演化 | 第43-54页 |
第一节 构造演化阶段 | 第43-49页 |
一、 滨北地区构造演化划分为以下5个演化阶段 | 第43-49页 |
第二节 各期古构造特征 | 第49-54页 |
一、 滨北地区T3末期T4的构造特征 | 第49页 |
二、 滨北地区T3末期T5构造特征 | 第49-51页 |
三、 滨北地区T4末期T5构造特征 | 第51-54页 |
第五章 深层构造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| 第54-67页 |
第一节 深层生储盖组合 | 第54-57页 |
一、 滨北地区深部烃源岩 | 第54-55页 |
二、 滨北深层储层特征 | 第55-57页 |
三、 深层盖层的特征 | 第57页 |
第二节 构造形成时期与油气运聚时期的相配关系 | 第57-61页 |
一、 主要断裂特征与活动期 | 第57-59页 |
二、 烃源岩热演化与油气运聚 | 第59-61页 |
第三节 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| 第61-67页 |
一、 构造与油气藏分布 | 第62-64页 |
二、 典型的油气藏 | 第64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论文摘要(中文) | 第73-76页 |
论文摘要(英文) | 第76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