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--按米的粘性分论文

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铁杆青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

致谢第1-5页
中文摘要第5-7页
英文摘要第7-9页
目录第9-12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2-36页
 1 稻瘟病菌致病性与致病力分化第12-17页
  1.1 稻瘟病菌的侵入第12-13页
  1.2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第13-14页
  1.3 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与鉴别体系第14-17页
 2 水稻抗稻瘟病的机理与遗传第17-23页
  2.1 水稻抗稻瘟病的机理第17-18页
  2.2 水稻抗稻瘟病的遗传第18-21页
  2.3 水稻抗稻瘟病的基因的定位第21-23页
 3 水稻抗稻瘟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3-31页
  3.1 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特点第23-25页
   3.1.1 RFLP标记第23页
   3.1.2 RAPD标记第23-24页
   3.1.3 DNA扩增指纹印迹第24页
   3.1.4 小卫星DNA、微卫星DNA第24-25页
   3.1.5 AFLP第25页
   3.1.6 STS和SCAR第25页
  3.2 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定位第25-29页
  3.3 分子标记在作物抗病性中的应用第29-31页
   3.3.1 抗病主基因定位与克隆第30页
   3.3.1 抗病QTL定位第30-31页
 4 论文研究内容的提出第31-36页
第二章 研究报告第36-58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36-40页
  1.1 供试品种第36页
  1.2 供试菌系第36页
  1.3 杂交设计与材料种植第36-37页
  1.4 稻瘟病菌的培养与接种第37-38页
   1.4.1 苗期喷雾接种法第37-38页
   1.4.2 成株期注射接种法第38页
   1.4.3 穗期注射接种法第38页
  1.5 病情调查方法第38-39页
  1.6 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定位第39-40页
   1.6.1 DNA的提取第39-40页
   1.6.2 抗病池和感病池的构建第40页
   1.6.3 SSR分析第40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0-51页
  2.1 供试品种对日本鉴别菌系及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反应型第40-43页
   2.1.1 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对日本鉴别菌系的反应型第40-42页
   2.1.2 日本鉴别品种对供试中国小种的反应型第42-43页
   2.1.3 铁杆青对14个供试菌系(小种)的抗性反应第43页
  2.2 铁杆青对日本鉴别菌系的抗瘟性的遗传第43-45页
   2.2.1 不同世代群体对研54-04和北一的抗瘟性遗传第43-45页
   2.2.2 铁杆青抗菌系北一的抗性基因Pi-tl的等位性测定第45页
  2.3 铁杆青对稻瘟病中国小种的抗瘟性的遗传第45-49页
   2.3.1 不同世代群体对ZG_1和ZE_3的抗性遗传第45-46页
   2.3.2 铁杆青与苏御糯杂交F_3家系对ZG_1和ZE_3的累积分布曲线第46-48页
   2.3.3 铁杆青抗ZG_1和ZE_3的基因的等位性测定第48-49页
  2.4 铁杆青抗苗穗与穗瘟基因的关系第49-50页
   2.4.1 铁杆青与苏御糯杂交F_2群体对菌系北一的苗瘟抗性分离第49-50页
   2.4.2 铁杆青与苏御糯杂交F_2群体对菌系北一的穗瘟抗性分离第50页
  2.5 SSR分析第50-51页
   2.5.1 抗病池和感病池的建立第50页
   2.5.2 抗病池和感病池的SSR分析第50-51页
 3 讨论第51-57页
  3.1 稻瘟病抗感标准的划分第51-52页
  3.2 稻瘟病接种方法的使用第52页
  3.3 抗稻瘟病遗传分析的亲本材料与菌系第52-53页
  3.4 亲本材料对不同菌系抗病基因间的关系第53-54页
  3.5 水稻地方品种的抗病性的利用第54-55页
  3.6 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55-57页
 4 全文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《还乡》中主要人物克林和游苔莎的存在主义特征
下一篇:接枝结构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