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1 理论基础 | 第9-13页 |
·中心地理论(Central place theory) | 第9-10页 |
·基本内涵 | 第9页 |
·理论启示 | 第9-10页 |
·增长极理论 | 第10-12页 |
·基本内涵 | 第10-11页 |
·理论启示 | 第11-12页 |
·城市竞争力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基本内涵 | 第12页 |
·理论启示 | 第12-13页 |
2 济宁都市圈发展的宏观背景 | 第13-16页 |
·都市圈的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·都市圈 | 第13页 |
·都市圈经济 | 第13-14页 |
·济宁都市圈发展的宏观背景 | 第14-16页 |
·全球城市化趋势 | 第14-15页 |
·山东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| 第15页 |
·省际竞争格局 | 第15-16页 |
3 济宁都市圈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客观基础分析 | 第16-26页 |
·济宁都市圈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| 第16-19页 |
·区位优势 | 第16-18页 |
·资源优势 | 第18页 |
·交通优势 | 第18-19页 |
·济宁都市圈发展的客观基础 | 第19-26页 |
·经济基础 | 第19-20页 |
·产业结构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企业现状分析 | 第22页 |
·城镇现状分析 | 第22-26页 |
·行政基础 | 第26页 |
4 济宁都市圈发展的基本思路 | 第26-33页 |
·济宁都市圈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现代化原则 | 第27页 |
·经济一体化原则 | 第27页 |
·人本主义原则 | 第27页 |
·生态化原则 | 第27页 |
·社会性原则 | 第27页 |
·文化性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济宁都市圈的功能定位 | 第28-30页 |
·整体功能定位 | 第28页 |
·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 | 第28-30页 |
·济宁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目标 | 第30-31页 |
·总体思路与目标 | 第30页 |
·经济发展目标 | 第30页 |
·城市化目标 | 第30页 |
·社会目标 | 第30-31页 |
·环境目标 | 第31页 |
·济宁都市圈发展的重点 | 第31-33页 |
·在都市圈核心区发展高效农业 | 第31页 |
·调整工业内部结构 | 第31-32页 |
·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| 第32页 |
·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| 第32页 |
·合理进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| 第32-33页 |
·发展新兴服务业 | 第33页 |
5 济宁都市圈发展的基本对策 | 第33-36页 |
·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| 第33页 |
·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工业 | 第33-34页 |
·调整行政区划,形成特大城市 | 第34页 |
·注重城市规划,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| 第34页 |
·加快农业人口转移 | 第34页 |
·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,强化空间联系 | 第34页 |
·实现市场化发展的转换 | 第34-35页 |
·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| 第35页 |
·进行体制创新,提高城市经营能力 | 第35页 |
·参与高层次的国际分工 | 第35-36页 |
注释与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附录 | 第38-45页 |
后记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