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观察
引言 | 第1-14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4-20页 |
1 一般资料 | 第14-16页 |
·病例选择 | 第14-15页 |
·一般情况 | 第15-16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分组方法 | 第16页 |
·研究要求 | 第16-17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17页 |
3 临床观察指标 | 第17-18页 |
·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7-18页 |
·SIAS量表评分 | 第18页 |
4 统计学处理方法 | 第18页 |
5 治疗结果 | 第18-20页 |
·治疗后两组疗效情况对比 | 第18页 |
·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情况 | 第18-20页 |
讨论 | 第20-26页 |
1 中医对中风后遗症偏瘫的认识 | 第20-21页 |
2 选穴处方依据 | 第21-22页 |
·常规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选穴处方依据 | 第21页 |
·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选穴处方依据 | 第21-22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22-23页 |
4 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原理 | 第23-25页 |
·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经络学原理 | 第23-24页 |
·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组织胚胎学原理 | 第24页 |
·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全息学说原理 | 第24-25页 |
5 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优势 | 第25-26页 |
·标本兼治、脏腑经络同调 | 第25页 |
·作用直接、疗效易得 | 第25-26页 |
结语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28页 |
综述 | 第28-32页 |
附录 | 第32-36页 |
致谢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