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绪论 | 第1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| ·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简述 | 第9-11页 |
| 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绍 | 第11-14页 |
| ·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 | 第11页 |
| ·CAD 技术的基本功能 | 第11-12页 |
| ·CAD 技术的硬件系统 | 第12页 |
| ·CAD 技术的软件系统 | 第12-13页 |
| 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程 | 第13页 |
| ·现代 CAD 技术的发展动向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新技术动态 | 第14页 |
| ·本系统的开发环境概述 | 第14-15页 |
| ·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| ·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| 第15页 |
| 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| 2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参数化绘图系统的分析方法与总体设计 | 第17-20页 |
| ·系统分析方法 | 第17页 |
| ·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绘制流程 | 第17-18页 |
| ·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18-20页 |
| ·设计方案简述 | 第18页 |
| ·系统总目标 | 第18页 |
| ·系统逻辑功能 | 第18-19页 |
| ·系统功能模块 | 第19-20页 |
| 3 定制用户菜单及对话框 | 第20-30页 |
| ·定制用户菜单 | 第20-21页 |
| ·定制用户对话框 | 第21-26页 |
| ·对话框设计原则 | 第22-24页 |
| ·对话框界面 | 第24-26页 |
| ·编写相应的 AutoLISP 应用程序文件 | 第26-30页 |
| 4 初始化绘图环境管理 | 第30-34页 |
| ·坐标点的设置与计算 | 第30页 |
| ·绘图基点设置 | 第30-32页 |
| ·绘图坐标点的设置 | 第32-33页 |
| ·绘图坐标点的计算 | 第33-34页 |
| 5 绘图数据管理子系统 | 第34-44页 |
| ·区间平面布置图数据结构的建立 | 第34-36页 |
| ·站场平面布置图数据结构的建立 | 第36-37页 |
| ·数据的编辑管理 | 第37-44页 |
| ·数据移动 | 第37-40页 |
| ·数据插入 | 第40页 |
| ·数据修改 | 第40-42页 |
| ·数据删除 | 第42-43页 |
| ·数据提交 | 第43-44页 |
| 6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参数化设计子系统 | 第44-60页 |
| ·创建线型文件 | 第44-46页 |
| ·线型的定义与生成文件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·线型文件的装入 | 第45-46页 |
| ·形(.SHP)文件 | 第46-48页 |
| ·文本字型描述 | 第46-48页 |
| ·字体文件的编译、装入与调用 | 第48页 |
| ·图库开发 | 第48-49页 |
| 6 4 参 数 化 技 术 的 算 法 基 础 4 | 第49-55页 |
| ·参数化设计简介 | 第49-50页 |
| ·约束类型的参数化表示 | 第50页 |
| ·约束关系的表示 | 第50-53页 |
| ·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的约束关系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尺寸约束关系 | 第54-55页 |
| ·参数值的传递 | 第55-56页 |
| ·参数化绘图方法 | 第56-57页 |
| ·单一变参图形程序设计方法 | 第56页 |
| ·用自定义函数建立子图变参图形库方法 | 第56-57页 |
| 6 7 参 数 化 设 计 接 触 网 线 路 实 例 4 | 第57-60页 |
| ·区间复线图的下线绘制程序流程 | 第57-59页 |
| ·站场图绘制的程序流程 | 第59-60页 |
| 7 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3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