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引言 | 第1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·体育学习评价概述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新中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回顾 | 第12-21页 |
·“三基”评价阶段(1956年大纲) | 第13-14页 |
·“技能”评价阶段(1961、1978年大纲) | 第14-16页 |
·1961年大纲 | 第14-15页 |
·1978年大纲 | 第15-16页 |
·“素质”评价阶段(1987、1988、1992年大纲) | 第16-19页 |
·“健康”评价阶段(2000年的《体育与健康》课程标准) | 第19-21页 |
·《体育与健康》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坚持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 | 第19-20页 |
·《体育与健康》新课程中的评价理念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新课程评价体系在陕西省实施现状的调查 | 第21-32页 |
·调查的实施 | 第22页 |
·调查对象与内容 | 第22页 |
·调查的时间、地点与方法 | 第22页 |
·调查结果 | 第22-29页 |
·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概况 | 第22-24页 |
·关于评价主体 | 第24-26页 |
·关于评价过程 | 第26页 |
·关于评价内容 | 第26-28页 |
·关于评价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 | 第29页 |
·现状成因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重视程度不够,作用不能发挥 | 第29-30页 |
·班级人数太多,评价难以操作 | 第30-31页 |
·教师层次不齐,缺乏创新意识 | 第31页 |
·经费投入不足,评价仪器匮乏 | 第31-32页 |
·达标考试单一,中考加试扭曲 | 第32页 |
第四章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| 第32-40页 |
·深入贯彻新课程的评价思想 | 第32-33页 |
·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 | 第32-33页 |
·增强评价的人文性思想 | 第33页 |
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| 第33-38页 |
·评价主体多元化 | 第33-35页 |
·评价内容多样化 | 第35-36页 |
·评价方法多向化 | 第36页 |
·评价过程系统化 | 第36-38页 |
·进步度评价的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以适当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| 第39-40页 |
·改革中考体育考试办法 | 第40页 |
第五章 建议 | 第40-42页 |
·转变观念、增加投入 | 第40-41页 |
·不断学习、勇于创新 | 第41页 |
·积极配合、相互协作 | 第41页 |
·逐步推进、资源共享 | 第41-42页 |
总结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7页 |
附录Ⅰ 五大学习领域评价量表 | 第47-52页 |
附录Ⅱ 初中《体育与健康》新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调查(教师卷) | 第52-54页 |
附录Ⅲ 初中《体育与健康》新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调查(学生卷)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