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合同的相对性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Summery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页 |
一、合同相对性理论探源 | 第9-20页 |
(一)、合同相对性与债的相对性的关系 | 第9-12页 |
(二)、合同相对性理论的具体内容 | 第12-16页 |
1、主体的相对性 | 第12-13页 |
2、内容的相对性 | 第13-14页 |
3、责任的相对性 | 第14-16页 |
(三)、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法律渊源 | 第16-19页 |
(四)、合同相对性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0页 |
1、债权与物权的区别 | 第19页 |
2、基于法律主体的平等性 | 第19-20页 |
3、基于自己责任原则 | 第20页 |
4、合同作为交易手段的作用 | 第20页 |
二、合同相对性“突破”的成因和依据 | 第20-36页 |
(一)、20世纪以来合同法发展变化的原因 | 第22-26页 |
1、社会环境的变迁 | 第22-23页 |
2、学说观念的变化 | 第23-26页 |
(二)、学理上合同相对性突破的依据 | 第26-36页 |
1、涉他和同制度 | 第26-30页 |
2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| 第30-32页 |
3、合同的保全制度 | 第32-34页 |
4、缔约过失责任 | 第34-35页 |
5、租赁契约的物权化 | 第35-36页 |
三、对合同相对性“突破”的反思 | 第36-41页 |
(一)、涉他合同制度的评析 | 第36-38页 |
(二)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评析 | 第38页 |
(三)、合同保全制度的评析 | 第38-39页 |
(四)、缔约过失责任、后契约义务和附随义务的评析 | 第39页 |
(五)、租赁契约物权化的评析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论文独创性声明 | 第44页 |
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