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 言 | 第1-11页 |
第一章 马利华禁令概述 | 第11-28页 |
第一节 马利华禁令的定义及发展过程 | 第11-13页 |
一、马利华禁令的定义 | 第11页 |
二、马利华禁令的产生及发展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马利华禁令的特点 | 第13-17页 |
一、 具有财产保全与行为保全的双重性特征 | 第14-15页 |
二、 针对财产的多样性及适用方式的灵活性 | 第15页 |
三、 可以凭一面之辞发布 | 第15-16页 |
四、 通常伴随辅助性命令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申请马利华禁令所必须履行的严格义务 | 第17-21页 |
一、 举证存在“强而有力的争议案情” | 第18页 |
二、 证明被申请人财产具有流失的严重危险 | 第18-19页 |
三、 履行“全面而坦率的披露义务” | 第19-21页 |
四、 向法院作出“交义保证” | 第21页 |
第四节 马利华禁令的标准条款与送达 | 第21-23页 |
一、 马利华禁令的标准条款 | 第21-22页 |
二、 马利华禁令的送达 | 第22-23页 |
第五节 马利华禁令的撤销和变更 | 第23-26页 |
一、 申请人是否尽到了“全面而充分的披露”义务 | 第24页 |
二、 由第三人向法官提出撤销或变更申请 | 第24-25页 |
三、 被申请人通过多种方式向申请人施压 | 第25-26页 |
第六节 马利华禁令近年来的发展 | 第26-28页 |
一、 全球性马利华禁令 | 第26-27页 |
二、 针对第三人的马利华禁令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我国财产保全与马利华禁令的辨析及完善 | 第28-35页 |
第一节 我国民诉法中财产保全制度 | 第28-29页 |
一、 我国关于财产保全制度的立法规定 | 第28页 |
二、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与马利华禁令制度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| 第29-32页 |
一、 没有将法院置于中间的立场 | 第30页 |
二、 信用评价机制的缺位 | 第30-31页 |
三、 具体措施欠缺相应的灵活度 | 第31-32页 |
四、 行为保全制度的空白 | 第32页 |
第三节 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行为保全制度 | 第32-35页 |
一、 行为保全的定义及国外的相关立法 | 第32-33页 |
二、 我国建立行为保全制度势在必行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我国海事强制令与马利华禁令的比较与完善 | 第35-43页 |
第一节 海事强制令制度与马利华禁令的辨析 | 第35-36页 |
一、 我国关于海事强制令的立法规定 | 第35-36页 |
二、 我国海事强制令与马利华禁令异同辨析 | 第36页 |
第二节 我国海事强制令的弊端及完善途径 | 第36-41页 |
一、 对于海事强制令的申请条件缺乏严格限制 | 第37-39页 |
二、 对于申请人是否提供担保规定过于笼统 | 第39-40页 |
三、 未明确赋予当事人申请变更或撤销海事强制令的权利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对我国海事强制令制度发展的展望 | 第41-43页 |
一、 扩展强制令制度在国内的适用范围 | 第41页 |
二、 构建全球性海事强制令制度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诉前临时措施与马利华禁令 | 第43-48页 |
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中的诉前临时措施 | 第43-45页 |
一、 诉前临时措施是TRIPS协定的必然要求 | 第43-44页 |
二、 我国诉前临时措施的相关立法规定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诉前临时措施存在的弊端与对策 | 第45-48页 |
一、 审查标准存在的误区及其完善 | 第45-47页 |
二、 听证程序的缺位及其救济途径 | 第47-48页 |
结 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