绪论 | 第1-10页 |
第一章 金富轼的思想与文学创作 | 第10-35页 |
第一节 金富轼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 | 第10-17页 |
第二节 金富轼的思想 | 第17-28页 |
第三节 金富轼的诗文创作 | 第28-35页 |
第二章 《三国史记》的文化价值 | 第35-66页 |
第一节 《三国史记》的写作目的 | 第35-38页 |
第二节 《三国史记》的原典 | 第38-50页 |
第三节 《三国史记》对原典的改造与儒家思想观念 | 第50-57页 |
第四节 《三国史记》对原典的改造与民族意识 | 第57-66页 |
第三章 《三国史记.本纪》的文学价值 | 第66-90页 |
第一节 《三国史记.本纪》的体例与文学价值的关系 | 第66-76页 |
第二节 王系内容的文学价值 | 第76-83页 |
第三节 其他记事的文学价值 | 第83-90页 |
第四章 《三国史记.列传》的文学价值 | 第90-117页 |
第一节 《三国史记.列传》的体例与文学价值的关系 | 第90-98页 |
第二节 《金庾信传》的文学成就 | 第98-109页 |
第三节 其他列传的文学成就 | 第109-117页 |
第五章 《三国史记》的文学史料价值 | 第117-133页 |
第一节 《三国史记》所保存的文学作品及其文学价值辨析 | 第117-124页 |
第二节 《三国史记》所勾勒的三国文学史 | 第124-130页 |
第三节 《三国史记》的局限性 | 第130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3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表 | 第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