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前言 | 第1-8页 |
1 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管理的现状 | 第8-12页 |
1.1 国内外航空安全形势 | 第8-9页 |
1.2 民航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国外民航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模式 | 第10-11页 |
1.4 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1-12页 |
2 影响航空运行安全的因素分析 | 第12-24页 |
2.1 影响航空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| 第12-16页 |
2.1.1 航空人员与航空安全 | 第12-14页 |
2.1.2 航空器与航空安全 | 第14-15页 |
2.1.3 运行环境与航空安全 | 第15-16页 |
2.2 影响因素的基元事件分析 | 第16-20页 |
2.3 影响因素的事件统计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3.1 事故统计结果 | 第21页 |
2.3.2 基元事件统计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4 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| 第23-24页 |
3 我国民航运行的安全评估 | 第24-37页 |
3.1 安全评估定义 | 第24-25页 |
3.2 安全评估理论基础 | 第25-26页 |
3.3 安全评估的基本原理 | 第26页 |
3.4 安全评估的选择、分类和基本方法 | 第26-30页 |
3.4.1 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估方法选用的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4.2 安全评估的分类 | 第27页 |
3.4.3 安全评估基本方法 | 第27-29页 |
3.4.4 安全运行管理工作评估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5 民航运行安全评估系统 | 第30-37页 |
3.5.1 评估系统的目标 | 第30页 |
3.5.2 评估系统模块划分 | 第30-31页 |
3.5.3 权重及其计算 | 第31-32页 |
3.5.4 评估检查方式 | 第32-33页 |
3.5.5 评估指标计算 | 第33-37页 |
4 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 | 第37-54页 |
4.1 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管理的模式 | 第37-39页 |
4.1.1 航空安全战略计划 | 第37页 |
4.1.2 运行标准化程序 | 第37-38页 |
4.1.3 民航运行安全评估系统的有效运用 | 第38-39页 |
4.1.4 运行安全监督与检查 | 第39页 |
4.2 民航安全运行管理的科学、规范和统一化 | 第39-40页 |
4.3 加强安全教育,营造航空安全文化氛围 | 第40-43页 |
4.4 有效运用安全评估系统实施航空运行控制 | 第43-51页 |
4.4.1 人—航空人员的质量控制 | 第43-46页 |
4.4.2 机—航空器的安全运行质量控制 | 第46-49页 |
4.4.3 环境—运行环境控制 | 第49-51页 |
4.5 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的其他措施 | 第51-54页 |
4.5.1 建立航空安全监察员(ASI)制度 | 第51-52页 |
4.5.2 建立飞行运作质量保证(FOQA)体系 | 第52-53页 |
4.5.3 建设航空安全质量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信息网络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