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 | 第1-9页 |
第一部分 国债市场的内涵 | 第9-16页 |
一、 国债市场体系 | 第9-11页 |
(一) 国债发行市场及其发行方式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债流通市场及其结构 | 第10-11页 |
(三) 国债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关系 | 第11页 |
二、 国债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| 第11-13页 |
(一) 国债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核心金融市场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债市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 | 第12-13页 |
二、 国债市场的发展目标 | 第13-16页 |
(一) 高效益、低成本的发行市场 | 第14页 |
(二) 高度流通性和安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 | 第14-16页 |
第二部分 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分析 | 第16-33页 |
一、 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分析 | 第16-25页 |
(一) 国债发行规模扩大,财政债务依存度增加 | 第16-19页 |
(二) 引入多种发行方式,国债发行市场化 | 第19-22页 |
(三) 国债发行品种逐渐多样,可流通规模持续增加,信息披露有所改进 | 第22-23页 |
(四) 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日益巩固,制度本身仍需完善 | 第23-25页 |
二、 国债流通市场现状分析 | 第25-33页 |
(一) 场内交易迅猛发展,二级市场交易组织格局有待改进 | 第25-28页 |
(二) 建立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,各项工作进一步开展 | 第28-30页 |
(三) 投资者范围扩大,流通市场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| 第30-31页 |
(四) 引进了净价交易报价制度 | 第31-33页 |
第三部分 进一步发展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 | 第33-42页 |
一、 完善国债发行市场的对策 | 第33-37页 |
(一) 适度控制国家债务规模 | 第33-35页 |
(二) 优化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 | 第35-36页 |
(三) 改进发行方式 | 第36页 |
(四) 利率市场化 | 第36-37页 |
(五) 加强国债发行的法律法规建设 | 第37页 |
二、 完善国债流通市场的对策 | 第37-42页 |
(一) 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 | 第37-38页 |
(二) 引进做市商制度 | 第38页 |
(三) 做市商的管理 | 第38-39页 |
(四) 加强国债回购业务的管理 | 第39-40页 |
(五) 发展国债投资基金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3页 |
后记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