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泰丸方药的半仿生提取法实验研究
引言 | 第1-15页 |
研究内容 | 第15-45页 |
1 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·与交泰丸相关的研究进展情况 | 第15-16页 |
·目前中药复方成分提取的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“唯成分论” | 第16页 |
·“通则论” | 第16-17页 |
·半仿生提取法的特色 | 第17-18页 |
·半仿生提取法是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的统一 | 第17页 |
·半仿生提取法是单体成分与活性混合成分的统一 | 第17-18页 |
·半仿生提取法是中医治病特点与口服给药特点的统一 | 第18页 |
·半仿生提取法的研究进展情况 | 第18-19页 |
2 交泰丸方药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的优选 | 第19-30页 |
·仪器与药品 | 第19页 |
·方法与结果 | 第19-29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19页 |
·提取液的制备 | 第19-20页 |
·供试液的制备 | 第20页 |
·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| 第20-23页 |
·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| 第23-26页 |
·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| 第26-28页 |
·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| 第28页 |
·干浸膏量的测定 | 第28页 |
·工艺条件的优化 | 第28-29页 |
·验证优化条件 | 第29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29-30页 |
3 交泰丸方药半仿生提取法药材组合方式的优选 | 第30-35页 |
·仪器与药品 | 第30页 |
·方法与结果 | 第30-35页 |
·方中药材的组合方式 | 第30页 |
·提取液的制备 | 第30页 |
·供试液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·定性比较 | 第31-33页 |
·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| 第33-34页 |
·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| 第34页 |
·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| 第35页 |
·干浸膏量的测定 | 第35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35页 |
4 交泰丸方药半仿生提取醇沉法醇沉浓度的优选 | 第35-37页 |
·仪器与药品 | 第35页 |
·方法与结果 | 第35-37页 |
·提取液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·供试液的制备 | 第36页 |
·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| 第36页 |
·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| 第36页 |
·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| 第36-37页 |
·干浸膏的含量测定 | 第37页 |
·综合评判方法与结果 | 第37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37页 |
5 交泰丸方药4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37-45页 |
·4种方法提取液的成分比较 | 第37-43页 |
·仪器与药品 | 第37页 |
·提取液的制备 | 第37-38页 |
·供试液的制备 | 第38页 |
·定性比较 | 第38-39页 |
·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| 第39-41页 |
·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| 第41-42页 |
·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| 第42页 |
·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| 第42页 |
·干浸膏量的测定 | 第42页 |
·综合评价方法与结果 | 第42页 |
·转移率实验 | 第42-43页 |
·2种方法提取液的镇静作用比较 | 第43-44页 |
·药品 | 第43页 |
·动物 | 第43-44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44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
附件(已发表的论文)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