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论: 在21世纪初重评斯大林模式的必要性、方法及其他 | 第1-16页 |
一、 对几组概念的辨析 | 第9-11页 |
二、 重评斯大林模式的必要性 | 第11-13页 |
三、 重评斯大林模式的方法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条件及思想根源 | 第16-31页 |
一、 斯大林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| 第16-20页 |
1. 斯大林模式的初步形成 | 第16-18页 |
2. 斯大林模式的全面确立 | 第18-19页 |
3. 斯大林模式在战后的延续 | 第19-20页 |
二、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条件 | 第20-24页 |
1. 国内开始出现复杂的社会危机 | 第20-22页 |
2. 国际风云变幻,战争阴影笼罩全国 | 第22-24页 |
三、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思想根源 | 第24-31页 |
1. 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(布)中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| 第24-31页 |
2. 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 | 第31页 |
3. 斯大林个人的思维方式 | 第31页 |
第二章 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| 第31-65页 |
一、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评析 | 第31-39页 |
1. 列宁逝世后俄共(布)党内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| 第31-35页 |
2. 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主要内容 | 第35-37页 |
3. 对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是非评析 | 第37-39页 |
二、 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评析 | 第39-46页 |
1. 列宁逝世后俄共(布)党内关于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| 第39-40页 |
2. 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40-44页 |
3. 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是非评析 | 第44-46页 |
三、 农业集体化理论评析 | 第46-51页 |
1. 斯大林与布哈林等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 | 第46-48页 |
2.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48-50页 |
3.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理论的是非评析 | 第50-51页 |
四、 斯大林的阶级斗争理论评析 | 第51-58页 |
1. 二十年代中后期苏联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 | 第52-53页 |
2. 斯大林对二十年代中后期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认识 | 第53-54页 |
3. 斯大林阶级斗争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54-56页 |
4. 斯大林阶级斗争理论对苏联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是非评析 | 第56-58页 |
五、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其他一些总体性认识 | 第58-65页 |
1.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阶段的认识 | 第58-59页 |
2.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、生产资料公有制、经济计划和商品货币问题的认识 | 第59-61页 |
3. 对国家的消亡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问题的认识 | 第61-62页 |
4. 对党政关系、执政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的认识 | 第62-65页 |
第三章 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剖析 | 第65-89页 |
一、 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剖析 | 第65-76页 |
1. 建立比较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| 第65-66页 |
2. 运用指令性计划管理工业生产 | 第66-69页 |
3. 对农业生产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| 第69-72页 |
4. 工农业产品的流通和分配 | 第72-76页 |
二、 斯大林模式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剖析 | 第76-82页 |
1. 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一党领导制度 | 第77-78页 |
2. 执政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 | 第78-80页 |
3. 联盟中央对各加盟共和国实行强有力的领导 | 第80-81页 |
4. 通过安全机关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镇压职能 | 第81-82页 |
三、 斯大林模式文化体制的基本特征剖析 | 第82-89页 |
1. 通过政治批判构造一元化意识形态 | 第83-84页 |
2. 建立高度集中的文化领导体制 | 第84-86页 |
3. 出现狂热的“个人崇拜”现象 | 第86-89页 |
第四章 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及其弊端 | 第89-112页 |
一、 斯大林模式的性质 | 第89-93页 |
1.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分析 | 第89-91页 |
2. 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| 第91-93页 |
二、 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 | 第93-105页 |
1. 使苏联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| 第93-96页 |
2. 使苏联在现代化的进程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| 第96-105页 |
三、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 | 第105-112页 |
1.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| 第105-107页 |
2. 政治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主义法制受破坏 | 第107-109页 |
3. 文化管理模式单一化、公式化 | 第109-112页 |
第五章 斯大林模式对世界的影响 | 第112-129页 |
一、 对斯大林之后苏联社会的影响 | 第112-115页 |
二、 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| 第115-119页 |
三、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| 第119-125页 |
四、 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| 第125-129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29-132页 |
后记 | 第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