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山地乡村居住景观规划研究--以迁西县大堡城子村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7页 |
·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| 第10页 |
·山地乡村的发展趋势 | 第10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存在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·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3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小结 | 第16-17页 |
2 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特征分析 | 第17-22页 |
·基本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乡村景观 | 第17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 | 第17-18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组成要素 | 第18-19页 |
·自然景观要素 | 第18页 |
·人文景观要素 | 第18-19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的原生性 | 第19-20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的视景独特性 | 第20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的生态脆弱性 | 第20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的情感认同性 | 第20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小结 | 第21-22页 |
3 河北省山地乡村居住景观现状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河北省山地乡村分布状况 | 第22-23页 |
·河北省山地乡村居住景观建设的优势条件 | 第23-26页 |
·自然资源丰富 | 第23-24页 |
·人文资源丰富 | 第24-25页 |
·发展潜力较大 | 第25-26页 |
·河北省山地乡村居住景观建设现状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建筑布局形式 | 第26页 |
·道路河流 | 第26页 |
·乡村绿化 | 第26-27页 |
·公共活动中心 | 第27页 |
·小结 | 第27-28页 |
4 河北省山地乡村居住景观规划设计 | 第28-40页 |
·山地乡村居住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| 第28-30页 |
·理论依据 | 第28-29页 |
·规划原则 | 第29-30页 |
·各景观要素规划研究 | 第30-39页 |
·乡村民居建筑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| 第30-32页 |
·乡村道路景观规划研究 | 第32-34页 |
·乡村河流景观规划研究 | 第34-35页 |
·乡村绿化景观规划研究 | 第35-37页 |
·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研究 | 第37-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案例分析—唐山市迁西县大堡城子村 | 第40-50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40-43页 |
·背景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村庄土地利用现状 | 第41页 |
·居住景观现状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村庄用地规划 | 第43-44页 |
·规划目标 | 第43页 |
·用地规划 | 第43-44页 |
·大堡城子居住景观规划 | 第44-48页 |
·空间结构规划 | 第44-45页 |
·民居建筑规划 | 第45-46页 |
·道路景观规划 | 第46-47页 |
·河道景观规划 | 第47页 |
·公共空间规划 | 第47页 |
·绿化规划 | 第47-48页 |
·规划实施措施 | 第48-49页 |
·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| 第48页 |
·规划实施的管理策略 | 第48页 |
·规划实施的途径 | 第48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·结论 | 第50页 |
·展望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-5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