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3页 |
1.1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论文的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页 |
1.4 论文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 | 第12-13页 |
2 搜索引擎概述 | 第13-23页 |
2.1 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| 第13-17页 |
2.2 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 | 第17-19页 |
2.2.1 网页搜索工具(Spider或Robot) | 第17-18页 |
2.2.2 网页数据库 | 第18页 |
2.2.3 搜索引擎的用户界面 | 第18-19页 |
2.2.4 搜索引擎系统的功能结构 | 第19页 |
2.3 搜索引擎的关键技术 | 第19-21页 |
2.3.1 分词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3.2 Web与数据库的集成 | 第20页 |
2.3.3 数据的存储 | 第20页 |
2.3.4 文档相关性 | 第20-21页 |
2.4 搜索引擎的未来发展展望 | 第21-22页 |
2.4.1 让搜索引擎更了解你的需求意图 | 第21页 |
2.4.2 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信息 | 第21-22页 |
2.4.3 搜索引擎之间的合作 | 第22页 |
2.5 本章小节 | 第22-23页 |
3 Agent技术概述 | 第23-33页 |
3.1 Agent的产生与定义 | 第23-25页 |
3.1.1 未来的计算环境及其特征 | 第23页 |
3.1.2 Agent发展、定义与特征 | 第23-24页 |
3.1.3 软件Agent | 第24页 |
3.1.4 基于Agent的系统 | 第24-25页 |
3.2 Agent的体系结构 | 第25-28页 |
3.2.1 单Agent系统体系结构 | 第25-26页 |
3.2.2 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 | 第26-28页 |
3.3 Agent技术现状与关键问题 | 第28-30页 |
3.3.1 Agent技术现状 | 第28-29页 |
3.3.2 面临的关键问题 | 第29-30页 |
3.4 Internet与Agent | 第30-32页 |
3.4.1 Agent技术与Internet结合的必然性 | 第30-31页 |
3.4.2 Internet环境中的Agent应用 | 第31-32页 |
3.5 本章小节 | 第32-33页 |
4 基于智能Agent技术搜索引擎的设计 | 第33-47页 |
4.1 在传统搜索引擎上的主要改进 | 第33页 |
4.2 总体设计思想 | 第33-35页 |
4.3 高性能的智能Robot | 第35-40页 |
4.3.1 智能Robot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| 第35-36页 |
4.3.2 对WWW文档间的超链结构的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3.3 针对超链结构分析的应用 | 第38-40页 |
4.4 以“网页智能特征提取”为标志的网页分析Agent | 第40-42页 |
4.4.1 分词词典的建立 | 第40页 |
4.4.2 标记信息的特征提取 | 第40-41页 |
4.4.3 利用分词词典对网页核心概念内容的特征提取 | 第41-42页 |
4.5 以“智能个性化”为目的的用户交互Agent群 | 第42-46页 |
4.5.1 基本思路 | 第42页 |
4.5.2 如何了解用户的兴趣 | 第42-45页 |
4.5.3 用户兴趣度的调整 | 第45-46页 |
4.5.4 基于用户兴趣的搜索引擎推荐信息选取 | 第46页 |
4.5.5 基于多用户合作实现智能个性化调整 | 第46页 |
4.6 本章小节 | 第46-47页 |
5 基于智能Agent技术搜索引擎的应用实现 | 第47-59页 |
5.1 系统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 | 第47-53页 |
5.1.1 Java技术 | 第47-51页 |
5.1.2 JSP技术简介 | 第51-53页 |
5.2 搜索引擎系统的应用实现 | 第53-58页 |
5.2.1 智能Roboot的实现细节 | 第53-56页 |
5.2.2 以“网页智能特征提取”为标志的网页分析Agent | 第56-57页 |
5.2.3 以“智能个性化”为目的的用户交互Agent群 | 第57-58页 |
5.3 本章小节 | 第58-59页 |
结束语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