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9页 |
0、 导论:数字技术及相关问题 | 第9-50页 |
1、 数字技术之于电影文本:类型的丰富与叙事的变化 | 第11-24页 |
1、1 新的电影类型、样式的出现或成熟 | 第11-18页 |
1、1、1 科幻片牢固地位的确立 | 第12-13页 |
1、1、2 灾难片的出现与成熟 | 第13-14页 |
1、1、3 动画片的复兴与发展 | 第14-17页 |
1、1、4 网络电影的诞生 | 第17-18页 |
1、2 电影叙事的变化:弱化与强化的两种发展趋势 | 第18-24页 |
1、2、1 好莱坞大片中电影叙事的弱化与画面、音响的强化 | 第19-21页 |
1、2、2 一般影片中故事的强化与电影叙事时空的拓展 | 第21-24页 |
2、 数字技术之于电影接受:审美心理与主体能动性的变化 | 第24-36页 |
2、1 数字技术与视觉文化的普及 | 第24-27页 |
2、2 视觉文化背景与数字技术条件下电影艺术接受特性的变化 | 第27-33页 |
2、2、1 电影院数字放映技术与观众对电影的心理期待 | 第27-29页 |
2、2、2 电影院“浸泡式”审美感受与主体能动性的降低 | 第29-31页 |
2、2、3 非影院观影活动中主体的能动性增强 | 第31-33页 |
2、3 对电影艺术接受特性变化的反思 | 第33-36页 |
2、3、1 数字技术与技术美学 | 第33-34页 |
2、3、2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性的丧失 | 第34-36页 |
3、 数字技术之于电影本体:感觉真实上的电影影像本体论 | 第36-48页 |
3、1 电影影像本体:与经典电影理论史上两种本体论的比较分析 | 第36-41页 |
3、1、1 本体、本体论及电影本体论 | 第36-37页 |
3、1、2 经典电影理论史上的两种本体论比较分析 | 第37-39页 |
3、1、3 电影影像本体论与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区别与联系 | 第39-41页 |
3、2 感觉上的真实:电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础 | 第41-47页 |
3、2、1 关于电影艺术真实的特性 | 第41-43页 |
3、2、2 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真实性 | 第43-46页 |
3、2、3 观众本位与感觉上真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 | 第46-47页 |
3、3 感觉真实之上的电影影像本体论的艺术限度 | 第47-48页 |
4、 结论 | 第48-50页 |
注释 | 第50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