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林业基础科学论文--森林土壤学论文--森林水土保持论文

退耕还林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效果评价

中文摘要第1-7页
1 前言第7-8页
2 文献综述第8-14页
 2.1 坡耕地侵蚀研究现状第8-9页
 2.2 森林对径流和泥沙的调节作用第9-10页
 2.3 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第10页
 2.4 森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第10-14页
  2.4.1 森林对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作用第10-12页
  2.4.2 森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12页
  2.4.3 森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12-14页
3 研究地概况第14-15页
4 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-18页
 4.1 研究内容第15页
 4.2 研究方法第15-17页
  4.2.1 降水量观测第15页
  4.2.2 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观测第15-16页
  4.2.3 植被总盖度和林木郁闭度的观测第16页
  4.2.4 土壤抗蚀性测定第16-17页
  4.2.5 土壤容重测定第17页
  4.2.6 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第17页
  4.2.7 林分生物量测定第17页
 4.3 供试材料第17-18页
5 结果与分析第18-40页
 5.1 两种主要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分析第18-21页
  5.1.1 杂交竹和巨桉对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作用第19-20页
  5.1.2 侵蚀模数比较第20页
  5.1.3 植被生物量与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第20-21页
 5.2 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效果评价第21-31页
  5.2.1 土壤容重第21-26页
  5.2.2 土壤抗蚀性第26-31页
 5.3 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改良土壤养分状况的效果评价第31-40页
  5.3.1 速效养分第31-35页
  5.3.2 全量养分第35-39页
  5.3.3 土壤有机质第39-40页
6 最优植被恢复模式的筛选第40-42页
7 讨论第42-43页
8 参考文献第43-47页
英文摘要第47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备用证及其主要适用规则——ISP98与UCP500、UCC5比较研究
下一篇: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方自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