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8-21页 |
| 1 引言 | 第8页 |
| 2 花药培养概述 | 第8-12页 |
| 2.1 花药培养的概念和机理 | 第8页 |
| 2.1.1 花药培养的概念 | 第8页 |
| 2.1.2 花药培养的机理 | 第8页 |
| 2.2 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 | 第8-11页 |
| 2.2.1 基因型 | 第8-9页 |
| 2.2.2 预处理 | 第9页 |
| 2.2.3 培养基 | 第9-11页 |
| 2.2.4 供体植株 | 第11页 |
| 2.2.5 培养条件 | 第11页 |
| 2.3 遗传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3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| 第12-20页 |
| 3.1 植物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| 第12-13页 |
| 3.2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| 第13-20页 |
| 3.2.1 外源激素对培养力的影响 | 第14-17页 |
| 3.2.2 内源激素对培养力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| 3.2.3 外源激素和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 | 第19-20页 |
|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| 1 供试材料 | 第21页 |
| 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| 第21-22页 |
| 3 实验方法 | 第22-25页 |
| 3.1 不同外植体培养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3.2 不同外植体的取材 | 第23页 |
| 3.3 内源激素的提取和测定 | 第23页 |
| 3.4 计算和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3页 |
| 1 花药培养效果分析 | 第25-32页 |
| 1.1 不同亚种间花培效果 | 第25页 |
| 1.2 不同基因型间花药培养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1.3 不同基因型花药启动后随时间延长的出愈动态 | 第28-30页 |
| 1.4 叶状化绿区和绿苗相关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1.5 花药培养过程中的白苗现象 | 第31-32页 |
| 2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 | 第32-37页 |
| 2.1 不同外植体培养效果比较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2.1.1 幼穗培养效果 | 第32-33页 |
| 2.1.2 幼胚培养效果 | 第33页 |
| 2.1.3 成熟胚培养效果 | 第33-34页 |
| 2.1.4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比较 | 第34页 |
| 2.2 培养力相关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3 内源激素对培养力的影响 | 第37-43页 |
| 3.1 不同外植体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3.1.1 内源激素对花药出愈率的影响 | 第37页 |
| 3.1.2 内源激素对幼穗出愈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3.1.3 内源激素对幼胚出愈率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3.1.4 内源激素对成熟胚出愈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3.2 愈伤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对绿苗分化率的影响 | 第39页 |
| 3.3 外植体和及其相应的愈伤组织中所含内源激素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| 3.4 不同外植体内源激素与愈伤诱导率的关系 | 第40-43页 |
| 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43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