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化学电源、电池、燃料电池论文

La1-xSrxCo1-yFeyO3系阴极材料的制备、结构及性能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16页
 1.1 引言第8-9页
 1.2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第9页
 1.3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9-10页
 1.4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第10-11页
 1.5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1.5.1 A_2Ru_2O_(7-6)(A=Pb,Bi)陶瓷第12-13页
  1.5.2 Ag-YDB陶瓷第13页
  1.5.3 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(LSCF)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第13-14页
 1.6 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(LSCF)阴极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4-15页
 1.7 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5-16页
第二章 阴极材料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的合成及测试第16-24页
 2.1 LSCF结构的特点第16-17页
 2.2 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阴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7-18页
  2.2.1 甘氨酸—硝酸盐法第17页
  2.2.2 溶胶-凝胶法第17-18页
  2.2.3 共沉淀法第18页
  2.2.4 固相反应法第18页
 2.3 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第18-20页
 2.4 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材料的合成过程研究第20-21页
 2.5 烧结性能研究第21-22页
 2.6 本章小结第22-24页
第三章 阴极材料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的结构及表征第24-38页
 3.1 阴极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第24-25页
 3.2 合成样品的XRD分析第25-27页
  3.2.1 La_(1-x)Sr_xCo_0.2Fe_0.8O_3样品的XRD分析第25-26页
  3.2.2 La_0.6Sr_0.4CO_(1-y)Fe_yO_3样品的XRD分析第26-27页
 3.3 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合成样品的热重分析第27-28页
  3.3.1 La_(1-x)Sr_xCo_0.2Fe_0.8O_3的热重分析第27-28页
  3.3.2 La_0.6Sr_0.4Co_(1-y)Fe_yO_3的热重分析第28页
 3.4 LSCF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第28-29页
 3.5 合成样品的界面形貌(SEM)分析第29-30页
 3.6 X-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第30-37页
 3.7 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四章 阴极材半斗La_(1-x)Sr_xCo_(1-y)Fe_yO_3的性能第38-49页
 4.1 电导率的测试方法第38-39页
 4.2 LSCF电导率测试结果第39-45页
  4.2.1 La_(1-x)Sr_xCO_0.2Fe_0.8O_3的电导率第39-42页
  4.2.2 La_0.6Sr_0.4Co_(1-y)Fe_yO_3的电导率第42-45页
 4.3 LSCF的热膨胀性能第45-47页
  4.3.1 La_(1-x)Sr_xCo_0.2Fe_0.8O_3样品的热膨胀性能第45-46页
  4.3.2 La_0.6Sr_0.4Co_(1-y)Fe_yO_3样品的热膨胀性能第46-47页
 4.4 本章小结第47-49页
第五章 结构性能的相关性研究第49-55页
 5.1 LSCF的离子导电机理第49-51页
 5.2 LSCF的电子导电机理第51-54页
  5.2.1 小极化子导电机理第51-53页
  5.2.2 LSCF中其它电子导电机理第53-54页
 5.3 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六章 结论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硕士阶段已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论文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软件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的自动建模与程序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