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1.1 内燃机尾气治理技术的研究历史与发展趋势 | 第7-9页 |
1.2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| 第9-12页 |
1.2.1 非平衡等离子体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1.2.2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烟气研究进展 | 第10页 |
1.2.3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内燃机尾气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1.3 本课题提出的依据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内燃机尾气的生成及其控制方法 | 第13-22页 |
2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2.2 内燃机排放物中氮氧化物(NOx)的形成 | 第14-16页 |
2.3 影响内燃机中NOx生成的主要因素 | 第16-19页 |
2.3.1 影响汽油机排放NOx的因素 | 第16-19页 |
2.3.2 影响柴油机排放NOx的因素 | 第19页 |
2.4 控制内燃机尾气的常用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5 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介质阻挡放电的理论基础 | 第22-34页 |
3.1 引言 | 第22-27页 |
3.1.1 介质阻挡放电的一般性质 | 第22-24页 |
3.1.2 介质阻挡放电的物理过程 | 第24-27页 |
3.2 介质阻挡放电的基本原理 | 第27-32页 |
3.2.1 放电的形成原理 | 第27-29页 |
3.2.2 改进的介质阻挡放电形成方法 | 第29-32页 |
3.3 介质阻挡放电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化学反应过程 | 第32-33页 |
3.4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模拟烟气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Ox实验研究 | 第34-41页 |
4.1 引言 | 第34页 |
4.2 实验流程 | 第34-35页 |
4.3 结果讨论 | 第35-39页 |
4.3.1 N_2+NO混合气中NO到NO_2的转化及NOx脱除 | 第35-36页 |
4.3.2 N_2+O_2+NO中NO到NO_2的转化 | 第36-38页 |
4.3.3 NO_2对NO脱除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.4 H_2O对N_2+NO+H_2O中NO到NO_2转化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4 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介质阻挡放电脱除汽油机尾气NOx实验研究 | 第41-50页 |
5.1 引言 | 第41页 |
5.2 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| 第41-43页 |
5.2.1 实验装置、检测设备 | 第41-42页 |
5.2.2 实验步骤 | 第42-43页 |
5.3 放电净化尾气NOx的研究 | 第43-49页 |
5.3.1 折合电场强度对NO、NO_2浓度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5.3.2 折合电场强度与NOx脱除率关系 | 第45-46页 |
5.3.3 NOx初始浓度对脱除率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5.3.4 电离放电时间对NOx浓度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5.4 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