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3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3-18页 |
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 | 第18-21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21-78页 |
第一章 肉鸡PHS的研究概况 | 第22-35页 |
1 肉鸡PHS研究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2 肉鸡PHS | 第23页 |
3 肉鸡PHS病因的研究 | 第23-26页 |
4 肉鸡PHS病理病机的研究 | 第26-28页 |
5 肉鸡PHS防制的研究 | 第28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5页 |
第二章 肺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| 第35-47页 |
1 血管特点 | 第35-36页 |
2 血管重构的概念 | 第36页 |
3 血管重构的病理变化研究 | 第36-39页 |
4 肺血管重构形成的机理研究 | 第39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第三章 肉鸡PHS的肺动脉高压学说 | 第47-52页 |
1 腹水与肺动脉高压 | 第47页 |
2 肺动脉高压到PHS的发展过程 | 第47-48页 |
3 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 | 第48-49页 |
4 生长率与肺动脉高压 | 第49页 |
5 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其它因素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肉鸡PHS的心脏病源学说 | 第52-59页 |
1 各种复杂的心脏病变 | 第52-55页 |
2 心脏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第五章 肉鸡PHS的自由基理论 | 第59-71页 |
1 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作用 | 第59-61页 |
2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| 第61-63页 |
3 自由基与肉鸡PHS | 第63-65页 |
4 PHS肉鸡自由基的清除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第六章 肉鸡PHS的一氧化氮理论 | 第71-78页 |
1 NOS的表达与NO的生成 | 第71页 |
2 NO对肺动脉血压的作用 | 第71-73页 |
3 NO对肺血管重建的作用 | 第73-74页 |
4 NO与肉鸡PHS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78-144页 |
第七章 肉鸡PHS自然病例肺小动脉肌型化的研究 | 第79-85页 |
前言 | 第7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79-80页 |
1.1 试验动物 | 第79页 |
1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79-80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80页 |
2 结果 | 第80-82页 |
2.1 临床观察 | 第80页 |
2.2 右心与全心重量之比 | 第80页 |
2.3 肺末稍厚壁血管百分率 | 第80页 |
2.4 肺血管MA、PMA和NMA的占位比例 | 第80-82页 |
2.5 PHS病鸡肺小动脉的形态变化 | 第82页 |
2.6 肺细小动脉计算机图象分析 | 第82页 |
3 讨论 | 第82-84页 |
4 结论 | 第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5页 |
第八章 维生素C对肉鸡PHS发病率和肺小动脉肌型化作用的研究 | 第85-100页 |
前言 | 第85-86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86-87页 |
1.1 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86页 |
1.2 测定指标 | 第86-87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8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87-96页 |
2.1 临床观察 | 第87页 |
2.2 PHS发病率及RV/TV比值 | 第87-90页 |
2.3 增重、采食量和饲料转换率 | 第90-92页 |
2.4 液红细胞压积 | 第92-93页 |
2.5 肺末稍厚壁血管百分率 | 第93-95页 |
2.6 PHS病鸡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 | 第95-96页 |
3 讨论 | 第96-97页 |
3.1 T_3和低温诱发肉鸡PHS | 第96页 |
3.2 维生素C与肉鸡PHS发病率 | 第96-97页 |
3.3 维生素C与肺血管肌型化 | 第97页 |
4 结论 | 第97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0页 |
第九章 肉鸡PHS自然病例肺动脉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 | 第100-103页 |
前言 | 第10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00-101页 |
1.1 试验动物及处理 | 第100页 |
1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00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100-101页 |
2 结果 | 第101页 |
2.1 临床观察、右心与全心之比、肺小动脉形态观察和血管形态学测定 | 第101页 |
2.2 肺动脉血管密度 | 第101页 |
3 讨论 | 第101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3页 |
第十章 饮水高钠致肉鸡急性和慢性PHS的实验观察 | 第103-116页 |
前言 | 第10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03-104页 |
1.1 肉鸡PHS模型与材料 | 第103-104页 |
1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04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104页 |
2 结果 | 第104-112页 |
2.1 PHS发病率和临床观察 | 第104-105页 |
2.2 右心室与全心室重量比的变化 | 第105-106页 |
2.3 红细胞压积的变化 | 第106-107页 |
2.4 细胞滤过指数的变化 | 第107-108页 |
2.5 血容量的变化 | 第108页 |
2.6 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比以及平均中膜厚度 | 第108-109页 |
2.7 MA、PMA与NMA的占位百分比和TWPV百分率的变化 | 第109-112页 |
3 讨论 | 第112-113页 |
3.1 饮水高钠对肉鸡PHS发生的作用 | 第112页 |
3.2 饮水高钠与肉鸡急性PHS | 第112页 |
3.3 饮水高钠与肉鸡慢性PHS | 第112-113页 |
4 结论 | 第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6页 |
第十一章 日粮添加V_C和V_E对PHS患鸡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| 第116-128页 |
前言 | 第116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116-117页 |
1.1 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116-117页 |
1.2 测定指标 | 第117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11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117-123页 |
2.1 PHS发病率及RV/TV比值 | 第117-118页 |
2.2 血液红细胞压积 | 第118-119页 |
2.3 浆、肺和肝组织中MDA水平 | 第119-121页 |
2.4 血浆、肺和肝组织SOD水平 | 第121-123页 |
3 讨论 | 第123-125页 |
3.1 低温和T_3对肉鸡PHS发生的作用 | 第123页 |
3.2 自由基在肉鸡PHS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| 第123-124页 |
3.3 维生素C与自由基 | 第124页 |
3.4 维生素E与自由基 | 第124-125页 |
3.5 维生素C与E协同作用 | 第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28页 |
第十二章 限饲对肉鸡PHS发病率、自由基及肺小动脉肌型化的作用 | 第128-144页 |
前言 | 第128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128-129页 |
1.1 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128-129页 |
1.2 测定指标 | 第129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129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129-136页 |
2.1 肉鸡PHS发病率及心脏指数(RV/TV)的变化 | 第129-130页 |
2.2 体重和饲料转换率的变化 | 第130-132页 |
2.3 血液红细胞压积的变化 | 第132页 |
2.4 血浆和肺组织中丙二醛的变化 | 第132-134页 |
2.5 血浆和肺组织SOD的变化 | 第134-136页 |
2.6 肺厚壁末稍血管百分率的变化 | 第136页 |
3 讨论 | 第136-140页 |
3.1 限饲方法与肉鸡PHS发病率 | 第136-137页 |
3.2 限饲方法与肉鸡生长率 | 第137-138页 |
3.3 限饲的负面效应 | 第138-139页 |
3.4 限饲与自由基 | 第139页 |
3.5 限饲与肺血管肌型化 | 第139-140页 |
4 结论 | 第1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0-144页 |
全文结论 | 第144-145页 |
附录 | 第145-147页 |
致谢 | 第147-14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48-1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