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机床设计、制造与维修论文--机床设计与原理论文

机床结合面阻尼系数识别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11页
 1.1 课题意义第7-8页
 1.2 课题背景第8-9页
 1.3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9-11页
第二章 结合面特性研究第11-16页
 2.1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2.2 结合面特性影响因素第14-15页
 2.3 结合面特性研究方法第15-16页
第三章 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研究的方法第16-27页
 3.1 概述第16页
 3.2 有限元方法第16-18页
  3.2.1 有限元方法及其发展第16-17页
  3.2.2 SAP5结构分析软件包介绍第17-18页
 3.3 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第18-27页
  3.3.1 模态分析概述第18-20页
  3.3.2 传递函数的求取第20-23页
  3.3.3 模态分析测试技术的激振方法第23-26页
  3.3.4 模态分析测试技术的响应测量第26-27页
第四章 机床结合面动力学模型和阻尼系数优化识别数学模型构建第27-36页
 4.1 概述第27页
 4.2 结合面的动力学模型第27-33页
  4.2.1 结合面参数概述第27-28页
  4.2.2 机床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28-33页
 4.3 结合面阻尼系数的优化识另数学模型第33-36页
第五章 试验模型立柱、底座间结合面阻尼系数识别研究第36-51页
 5.1 试验模型描述第36-41页
  5.1.1 试验模型的机械结构特征第36-38页
  5.1.2 结合面特征第38页
  5.1.3 试验模型的模态分析第38-41页
 5.2 有限元模型简介第41-42页
 5.3 模型的试验与理论振型、固有频率比较第42-43页
 5.4 立柱、床身间结合面阻尼系数识别第43-51页
第六章 参数识别系统软件实现第51-53页
 6.1 简介第51页
 6.2 目标函数部分说明第51页
 6.3 优化部分简介第51-52页
 6.4 程序运行第52-53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53-55页
 7.1 课题研究的回顾与结论第53-54页
 7.2 结合面阻尼系数研究的展望第54-55页
附录1 试验得到的各测点位移值与理论计算得到的位移值比较表第5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磁成型技术研究及工装研制
下一篇:压力容器用钢疲劳可靠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