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个人(社会人)论文

边缘性: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,以重庆·合川市为例

第一章  从区位论和社会区位思想到社会区位论第1-25页
 一、 社会区位思想的萌芽第6-7页
 二、 区位论:从农业区位论到中心地理论第7-9页
 三、 宏观地域关系研究(上):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第9-12页
 四、 宏观地域关系研究(下):地缘政治学和文明冲突论第12-14页
 五、 社会结构区位性理论(上):对中国的研究第14-18页
 六、 社会结构区位性理论(下):西方社会学的观点第18-20页
 七、 文化区位结构研究第20-22页
 八、 对区位论和社会区位思想发展趋势展望第22-25页
第二章  边缘性:问题的提出、方法论和研究设计第25-38页
 一、 问题提出的背景(上):全球化第25-27页
 二、 问题提出的背景(下):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第27-30页
 三、 边缘性问题第30-32页
 四、 方法论第32-34页
 五、 为什么要把样本选在合川第34-35页
 六、 命题演绎和研究设计第35-38页
第三章 合川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区位的变化第38-79页
 一、 农业大市的农业结构失衡及其调整第38-50页
  (一) 农业产业结构失衡第38-40页
  (二) 调整结构(上):政府的思路与实施中干部的一些问题第40-44页
  (三) 调整结构(下):农民的行动第44-48页
  (四) 增收才是硬道理第48-50页
 二、 工业的结局第50-66页
  (一) 合川自主性地方工业体系的建立与终结第50-56页
  (二) 改革:一私就好吗?第56-61页
  (三) 市场调控工业第61-66页
 三、 交通难通,流通不畅第66-79页
  (一) 交通:从水运到陆运第66-71页
  (二) 流通不畅第71-77页
  (三) 两种可能性第77-79页
第四章 城镇乡差别、要素流动与筛网机制第79-123页
 一、 城、镇、乡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第79-93页
  (一) 行政区划与城镇乡之间的行政联系第79-80页
  (二) 城镇乡体系第80-85页
  (三) 城镇乡之间的差别第85-92页
  (四) 城镇乡联系与差别的统一性第92-93页
 二、 人口流动第93-103页
  (一) 人口流动和外迁的规模第93-95页
  (二) 流动人口向集镇和市区聚集趋势第95-98页
  (三) 人才流动第98-102页
  (四) 以人口为载体的流动的本质第102-103页
 三、 社会资本金流动第103-110页
  (一) 通过银行存贷款形成的资本金流动第103-105页
  (二)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流动第105-107页
  (三) 通过教育的资本金流动第107-110页
  (四) “钱”如流水——社会资本金流动的规律第110页
 四、 另一类“要素”在城乡的积累和转移第110-115页
  (一) 非生产人口在农村的积累第110-112页
  (二) 愚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口的沉积与转移第112页
  (三) 环境污染积累与转移第112-114页
  (四) 非生产要素积累与转移的区位学问题第114-115页
 五、 筛网机制与城乡关系第115-123页
  (一) 改革开放前城乡关系中的筛网机制第115-117页
  (二) 城乡市场筛网的形成与发展第117-120页
  (三) 筛网机制与城乡关系的区位性第120-123页
第五章 结论及其推广第123-142页
 一、 合川社会结构的性质第123-134页
  (一) 合川市场的边缘性和边缘化第123-128页
  (二) 合川地域区位结构的特证第128-130页
  (三) 合川社会结构的边缘性第130-134页
 二、 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本质第134-142页
  (一) 全球化中的区位化第134-137页
  (二) 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本质及其意义第137-142页
主要参考引用文献第142-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黑志宏太极拳指定动作A的运动生物力学诊断
下一篇: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