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

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引言第8-12页
第一章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第12-19页
 第一节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第12-15页
  一、科学理论的大众化第12-13页
  二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第13页
  三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第13-14页
  四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14-15页
 第二节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、时代化第15-19页
  一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第15-16页
  二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16-17页
  三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第17-19页
第二章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渊源与实践探索第19-28页
 第一节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渊源第19-21页
  一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第19-20页
  二、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第20-21页
 第二节 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第21-28页
  一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第21-23页
  二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第23-25页
  三、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第25-26页
  四、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第26-28页
第三章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分析第28-37页
 第一节 当代中国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第28-30页
  一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第28-29页
  二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第29页
  三、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29-30页
 第二节 当代中国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第30-31页
  一、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第30页
  二、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复杂局势第30-31页
  三、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中的诸多问题第31页
 第三节 全球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第31-33页
  一、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重重第32页
  二、当今社会主义发展挫折不断第32-33页
 第四节 全球背景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第33-35页
  一、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第33页
  二、市场化取向的驱使第33-34页
  三、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第34页
  四、信息化时代的挑战第34-35页
 第五节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性思考第35-37页
  一、掌握辩证统一的哲学思维第35-36页
  二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因素第36-37页
第四章 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第37-50页
 第一节 避免误区,深化理解,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基石第37-41页
  一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,力求准确化,避免庸俗化第37-38页
  二、能动地对待马克思主义,力求通俗化,避免生硬化第38-39页
  三、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,力求普及化,避免精英化第39-40页
  四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第40-41页
 第二节 关注现实,把握民意,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社会支撑第41-44页
  一、关注民生,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第41-42页
  二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42-43页
  三、保护环境,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第43-44页
 第三节 加强建设,健全机制,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坚实保障第44-46页
  一、健全长效的责任机制第44页
  二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第44-45页
  三、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建设第45-46页
 第四节 创新方法,拓展领域,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效渠道第46-50页
  一、深挖马列文本,转换话语方式第46-47页
  二、拓展教育途径,创新教育方法第47-48页
  三、拓宽传播渠道,致力宣传普及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重构研究
下一篇: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为民的实践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