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--程序控制机床、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

X-Y工作台实验教学型数控仿真系统研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17页
   ·课题产生的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 ·数控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数控人才需求分析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数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数控教学中应突出实验教学第15页
   ·课题的提出和实验教学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课题的提出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课题的实验教学意义第16页
   ·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6-17页
第2章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7-25页
   ·系统设计参数第17-18页
   ·系统组成第18-20页
     ·PC机第18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控制板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步进电机驱动器第19-20页
     ·X-Y工作台第20页
   ·系统的坐标系第20-21页
   ·系统功能第21-22页
   ·系统代码规则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系统程序段格式第22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功能代码第22-25页
第3章 系统硬件设计第25-39页
   ·系统试验电路的搭建第25页
   ·步进电机驱动器设计第25-31页
     ·控制对象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步进电机驱动方式选择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驱动器硬件电路设计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环形分配器第28页
     ·信号处理级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电压隔离接口第29页
     ·驱动级电路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续流电路第30-31页
   ·单片机控制板硬件电路设计第31-36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的选型第32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的电源电路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的时钟电路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I/O口分配电路第35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电路第35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的JTAG电路第35-36页
   ·电子元器件封装的选择和制作第36页
   ·PCB板的制作第36-38页
   ·印刷电路板的焊接第38-39页
第4章 步进电机的运行控制第39-49页
   ·步进电机的脉冲分配第39-41页
     ·通过软件法实现脉冲分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通过硬件法实现脉冲分配(基于PMM8713)第40-41页
   ·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第41-43页
     ·软件法第42页
     ·定时中断法第42-43页
   ·步进电机的位置控制第43-44页
   ·步进电机的加减速控制第44-49页
     ·步进电机的加减速过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加减速曲线的离散化处理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步进电机加减速控制参数计算和实现第46-49页
第5章 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第49-68页
   ·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第49-54页
     ·RS-232标准接口总线第49页
     ·RS-232的电气特性和电平转换第49-50页
     ·C8051F020单片机串行通信特点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串行通信波特率的设定和产生第51-52页
     ·PC机和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实现第52-54页
   ·系统插补的实现第54-61页
     ·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第55-58页
     ·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第58-61页
   ·NC代码编译器第61-65页
     ·NC代码错误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·NC代码编译的实现第62-63页
     ·NC代码出错处理原理与实现第63-65页
   ·系统抗干扰措施第65-68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技术第65-66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第66-68页
第6章 X-Y工作台数控仿真系统第68-83页
   ·系统开发软件介绍第68页
   ·X-Y工作台数控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第68-77页
     ·登陆界面第68-69页
     ·通信设置第69-70页
     ·X-Y工作台数控仿真系统第70-73页
     ·X-Y工作台手动控制系统第73-74页
     ·X-Y工作台点位控制系统第74-75页
     ·X-Y工作台加减速控制系统第75-76页
     ·X-Y工作台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仿真系统第76页
     ·X-Y工作台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仿真系统第76-77页
   ·Access数据库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第77-80页
     ·Visual Basic与Microsoft Access的连接和操作方法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基于Access的用户管理系统第78-79页
     ·基于Access的工作台参数保存第79-80页
   ·帮助系统第80-83页
     ·帮助系统的功能设计第80页
     ·帮助系统的主题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帮助系统的实现方法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帮助系统与操作系统的连接第82-83页
第7章 系统的整合与调试第83-89页
   ·系统的整合第83页
   ·系统的调试第83-86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控制版通信功能调试和I/O端口调试第84页
     ·步进电机驱动器调试第84页
     ·支撑平台和简易笔架的制作第84-85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仿真试验第85-86页
   ·系统的参数确定第86-87页
   ·系统的调试结果分析第87页
   ·系统的软件性能优化第87-89页
第8章 结论与展望第89-90页
   ·结论第89页
   ·展望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4页
致谢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辅助电极型定硫传感器的研究
下一篇:三轴立式数控镗床主轴部件静动态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