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·引言 | 第11-14页 |
·爆炸的概念 | 第11页 |
·煤粉爆炸原因及机理 | 第11-12页 |
·煤粉爆炸的条件 | 第12-13页 |
·煤粉爆炸的影响因素 | 第13-14页 |
·煤粉制备系统爆炸简介 | 第14-16页 |
·制粉系统爆炸的实质 | 第14-15页 |
·制粉系统爆炸现象及危害 | 第15-16页 |
·制粉系统防爆安全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·煤粉爆炸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制粉系统防爆措施研究 | 第17-22页 |
·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25-35页 |
·实验样品 | 第25页 |
·实验测试装置及内容 | 第25-28页 |
·试验测试装置 | 第25-27页 |
·最大爆炸压力、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 | 第27-28页 |
·煤粉的爆炸过程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煤粉爆炸压力、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 | 第29-33页 |
·空气条件下煤粉爆炸压力、压力上升速率及爆炸指数 | 第30-31页 |
·煤粉浓度对爆炸压力、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指数的影响及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煤粉爆炸及制粉系统的危险性分析 | 第35-49页 |
·煤粉爆炸危险性概述 | 第35页 |
·煤粉爆炸危险性评价 | 第35-41页 |
·煤粉爆炸特性参数的选取 | 第35-38页 |
·粉尘爆炸危险性定性评价方法 | 第38-41页 |
·煤粉爆炸猛度判定 | 第41-42页 |
·煤粉组分对爆炸猛度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·挥发份对爆炸猛度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灰分对爆炸猛度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制粉系统爆炸常见部位及原因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制粉系统爆炸常见部位薄弱环节危险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四章 磨煤机一次热风道入口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 | 第49-69页 |
·概述 | 第49-50页 |
·磨煤机一次热风道入口有限元模型 | 第50-53页 |
·磨煤机一次热风道入口模型有限元法计算结果 | 第53-55页 |
·对磨煤机一次热风道入口模型极限承载能力的分析 | 第55-61页 |
·材料极限塑性应变的推导 | 第55-59页 |
·磨煤机一次热风道入口模型弹、塑性承载能力比较 | 第59-61页 |
·磨煤机一次热风道入口塑性承载能力影响因素 | 第61-63页 |
·风道板厚不同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风道四角倒角半径不同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9页 |
第五章 磨煤机一次热风道入口泄爆技术研究 | 第69-79页 |
·煤粉制备系统防爆概述 | 第69-70页 |
·容器、管道及其结合的爆炸过程 | 第69-70页 |
·泄爆设计方法选用 | 第70页 |
·基于有限元法对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泄爆计算研究 | 第70-71页 |
·泄爆面积的影响因素 | 第71-75页 |
·煤粉浓度对泄爆面积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挥发份含量对泄爆面积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风道板厚对泄爆面积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·风道四角倒角半径不同对泄爆面积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弹、塑性承载能力对泄爆面积的影响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·结论 | 第79-80页 |
·展望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