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江西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第1章 引言第7-20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及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·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深化、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第7页
     ·区域竞争力研究理论成果斐然,但不完善第7-8页
     ·科学发展观的提出,要求新的评价模式第8页
   ·国外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综述第8-14页
     ·“古典贸易理论”和“新古典贸易理论”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第8-9页
     ·迈克尔·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第9-11页
     ·IMD和 WEF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第11-14页
   ·国内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王秉安的“直接—间接竞争力”模型第14页
     ·“三力体系”模型第14-15页
     ·“弓弦”理论第15页
     ·“三要素静态—动态”模型第15页
   ·国内外有关发展观的综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·西方发展观的演化历程第16-17页
     ·集国内外发展观之大成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第17-18页
   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国内外关于竞争力研究的评述第18页
   ·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点第18-20页
第2章 科学发展观与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-24页
   ·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·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区域经济学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比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23-24页
第3章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第24-31页
   ·指标与指标体系第24页
   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目的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25页
     ·同一性第25页
     ·相对独立性第25页
     ·层次性和结构性指标并重第25页
   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设计指标体系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全面发展竞争力第26页
     ·协调发展竞争力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第27页
   ·江西区域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第27-31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因子分析法的运用步骤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评价模型第29-31页
第4章 江西区域竞争力评价实例分析第31-45页
   ·2005年中部六省区域竞争力评价实例分析第31-40页
     ·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各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因子载荷矩阵第34-36页
     ·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计算主因子得分第37页
     ·计算中部六省的综合得分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对各省在五个主因子的得分比较第38-40页
   ·2006年中部六省区域竞争力评价实例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 ·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用 SPSS进行因子分析后的各类结果表格第41页
     ·因子载荷矩阵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计算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第43页
     ·江西2005年和2006年各因子得分对比分析第43-45页
第五章 提升江西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45-49页
   ·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般战略原则第45-46页
     ·造势原则第45页
     ·特色原则第45-46页
   ·提升江西区域竞争力的建议第46-49页
     ·利用好现有的环境资源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46页
     ·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实施品牌战略第47页
     ·推动技术创新第47页
     ·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第47-49页
总结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后记第52-53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
下一篇:江西省宜丰县50岁及以上人群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