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导言 | 第10-14页 |
一、美国宪法史上最著名的脚注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卡罗琳产品案之前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| 第14-20页 |
第一节 洛克纳时代的司法能动主义 | 第14-16页 |
一、洛克纳时代 | 第14-15页 |
二、最高法院与新政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1937 年法院改革 | 第16-20页 |
一、罗斯福“填塞法院计划” | 第16-17页 |
二、最高法院的主动退让 | 第17-18页 |
三、斯通大法官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1938 年卡罗琳产品案诞生始末 | 第20-26页 |
第一节 卡罗琳产品案 | 第20-25页 |
一、卡罗琳产品案的案情概要 | 第20-21页 |
二、卡罗琳产品案的法院意见 | 第21-23页 |
三、第四脚注的解读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卡罗琳产品案判决意见及第四脚注的产生过程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20 世纪40 年代卡罗琳产品案的沉寂年代 | 第26-34页 |
第一节 第四脚注与“优先地位”理论的阐发 | 第26-29页 |
第二节 法兰克福特法官对“优先地位”理论的驳斥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卡罗琳产品案在40 年代的其他情况 | 第30-34页 |
一、联邦最高法院其他法官引用卡罗琳产品案的情况 | 第30-32页 |
二、地方法院对卡罗琳产品案的引用情况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20 世纪50-60 年代卡罗琳产品案的复苏 | 第34-41页 |
第一节 沃伦法院与第四脚注 | 第35-39页 |
一、六十年代的美国 | 第35-36页 |
二、沃伦法院与司法能动主义 | 第36-38页 |
三、脚注四影响下的沃伦法院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卡罗琳产品案在50-60 年代的引用情况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20 世纪70 年代之后卡罗琳产品案的复兴 | 第41-54页 |
第一节 卡罗琳产品案在70 年代后的引用情况 | 第42-46页 |
一、格雷厄姆诉理查德森案 | 第42-43页 |
二、格雷厄姆案之后的卡罗琳产品案 | 第43-45页 |
三、70 年代后卡罗琳产品案在地方法院的情况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第四脚注与伊利的“政治过程”理论 | 第46-50页 |
一、伊利与《民主与不信任》 | 第46-47页 |
二、宪法解释方法的难题 | 第47-48页 |
三、政治过程理论 | 第48-50页 |
四、其他学者的观点 | 第50页 |
第三节 卡罗琳产品案与“双重审查标准” | 第50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