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5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11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(四) 相关概念 | 第13-15页 |
一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是适应国情党情的内在要求 | 第15-19页 |
(一) 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| 第15-16页 |
(二) 建立完全布尔什维克化政党的需要 | 第16-17页 |
(三)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| 第17-19页 |
二、科学认识主观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首要前提 | 第19-23页 |
(一) 主观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| 第19-20页 |
(二) 主观主义的来源和表现 | 第20-21页 |
(三) 主观主义的巨大危害 | 第21-23页 |
三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根本方法 | 第23-29页 |
(一) 认真学习科学理论,掌握其精神实质 | 第23-24页 |
(二) 紧密结合实际,着眼于理论的运用 | 第24-26页 |
(三) 在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| 第26-29页 |
四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| 第29-35页 |
(一) 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的锐利武器 | 第29-30页 |
(二) 坚持求真务实,科学开展调查研究 | 第30-32页 |
(三) 把坚持调查研究同走群众路线有机统一 | 第32-35页 |
五、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直接手段 | 第35-39页 |
(一) 理顺学风与党风文风的辩证关系 | 第35-36页 |
(二) 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切入点 | 第36-39页 |
六、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| 第39-45页 |
(一) 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关乎党和国家兴衰成败,必须把学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位置 | 第39-40页 |
(二) 立足国情党情,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科学方法,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 | 第40-42页 |
(三) 坚持学用结合,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工作实际中,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| 第42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