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

卷入与框架效应关系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st第9-13页
1 框架效应第13-24页
   ·框架效应的含义第13页
   ·框架效应的分类第13-18页
     ·双向框架和单向框架第14页
     ·Kuhberger的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  ·Levin(1998)的分类及Wong和Kwong(2005)的分类第15-18页
   ·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前景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模糊痕迹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概率心理模型第20页
     ·脑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齐当别模型第21页
   ·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第21-24页
     ·个体差异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决策情景第22-24页
2 卷入第24-31页
   ·卷入的含义第24页
   ·卷入理论模型第24-29页
     ·卷入的四水平说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第25页
     ·双系统模型第25-29页
     ·FCB网格模型第29页
   ·卷入的操纵第29-31页
     ·运用指导语诱导不同卷入度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卷入度的测量第30-31页
3 卷入与框架效应研究现状及评价第31-35页
   ·卷入与框架效应研究现状第31-33页
   ·卷入与框架效应关系研究的评价第33-35页
4 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第35-38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35-36页
   ·研究框架第36-37页
   ·研究意义和创新第37-38页
5 实验研究第38-57页
   ·实验1:卷入类型、卷入程度与框架效应关系研究第38-43页
     ·实验1a:高卷入、低卷入与框架效应关系研究第38-41页
     ·实验lb:高情感卷入、高认知卷入与框架效应的关系研究第41-42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论第43页
   ·实验2 探讨直觉信心、卷入类型与框架效应的关系第43-48页
     ·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被试第44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44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实验程序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结果第46-48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48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论第48页
   ·实验3 探讨不同思维方式、卷入类型与框架效应的关系第48-52页
     ·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被试第49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·实验程序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结果第50-51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论第52页
   ·实验4 探讨提取简易不同时,卷入类型与框架效应关系第52-57页
     ·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被试第53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·实验程序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结果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论第56-57页
6 讨论与总结第57-61页
   ·卷入类型会影响框架效应的产生第57-58页
   ·卷入类型会影响框架效应的产生的原因第58-59页
   ·采用CONTRAST数据统计方法第59-61页
7 本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第61-62页
8 总结论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附录第67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状态性与特质性延迟折扣的认知神经机制
下一篇:暴力犯罪者对负性情绪信息与攻击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