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摘要 | 第8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2页 |
| 1 概述 | 第11-15页 |
| ·双生病毒的发生与危害 | 第11-12页 |
| ·双生病毒的分类及其基因组结构特征 | 第12-15页 |
| 2 双生病毒伴随的小分子DNA | 第15-18页 |
| ·DNAβ分子及其特征 | 第15-16页 |
| ·DNA1分子及其特征 | 第16-17页 |
| ·双生病毒与小分子DNA形成病害复合体 | 第17-18页 |
| 3 双生病毒的重组和变异 | 第18-19页 |
| 4 赛葵上双生病毒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| ·杂草上双生病毒的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·赛葵上双生病毒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9页 |
| 1 材料 | 第22-23页 |
| ·病毒 | 第22页 |
| ·植物材料 | 第22页 |
| ·菌株和质粒 | 第22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22页 |
| ·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| 第22-23页 |
| 2 方法 | 第23-29页 |
| ·PCR技术 | 第23页 |
| ·PCR产物纯化 | 第23-24页 |
| ·DNA克隆技术 | 第24-26页 |
| ·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| 第26-27页 |
| ·植物总DNA提取(CTAB法)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赛葵上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 | 第29-55页 |
| 第一节 赛葵保山黄脉病毒的分子鉴定 | 第29-37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·病毒 | 第29-30页 |
| ·PCR扩增、克隆及序列测定 | 第30页 |
| ·序列分析 | 第30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6页 |
| ·PA、PB序列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·病毒基因组DNA-A结构 | 第33页 |
| ·Y278 DNA-A与其它双生病毒的比较及分子进化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Y278是重组形成的病毒 | 第34-36页 |
| 3 讨论 | 第36-37页 |
| 第二节 侵染赛葵的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| 第37-40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8页 |
| ·病毒 | 第37页 |
| ·PCR扩增、克隆及序列测定 | 第37-38页 |
| ·序列分析 | 第38页 |
| 2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0页 |
| 第三节 云南赛葵黄脉病毒的致病性测定 | 第40-48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4页 |
| ·病毒 | 第41页 |
| ·PCR扩增、克隆及序列测定 | 第41-42页 |
| ·序列分析 | 第42页 |
| ·MYVYNV-Y277 DNA-A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| 第42页 |
| ·侵染性克隆的转化 | 第42-43页 |
| ·农杆菌接种 | 第43-44页 |
| ·病毒DNA的PCR鉴定 | 第44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·MYVYNV-Y277 DNA-A和Y160 DNAβ的致病性测定 | 第44-46页 |
| ·MYVYNV-[Y277]寄主范围的测定 | 第46-47页 |
| 3 讨论 | 第47-48页 |
| 第四节 复合侵染的检测 | 第48-55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病毒 | 第49页 |
| ·PCR扩增、克隆和测序 | 第49-50页 |
| ·序列分析 | 第50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2页 |
| ·DNA-A复合侵染检测 | 第50-51页 |
| ·卫星分子DNAβ及DNA1的检测 | 第51-52页 |
| 3 讨论 | 第52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| 附录A:常用化学试剂、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| 第61页 |
| 附录B: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| 第61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