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国内状况 | 第10页 |
·国外状况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素质与素质教育概述 | 第12-18页 |
·素质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素质概念的内涵表述 | 第12-13页 |
·素质的分类 | 第13页 |
·素质教育理论 | 第13-16页 |
·素质教育概念的内涵表述 | 第13-14页 |
·素质教育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·素质教育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 | 第16-17页 |
·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国外、内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 | 第18-24页 |
·国外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 | 第18-22页 |
·俄罗斯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日本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美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我国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大学新生已经具备的物理素质 | 第22-24页 |
第四章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“基本要求”与素质教育 | 第24-44页 |
·“基本要求”三个版本的发展变迁 | 第24-28页 |
·“基本要求”三个版本制定的历史背景 | 第24-25页 |
·“基本要求”三个版本的内容比对表 | 第25-28页 |
·工科大学物理课程“基本要求”与素质教育 | 第28-40页 |
·“教学内容基本要求”的变化与素质教育 | 第29-30页 |
·“能力培养基本要求”的变化与素质教育 | 第30-32页 |
·“素质培养基本要求”的变化与素质教育 | 第32-35页 |
·“教学过程基本要求”的变化与素质教育 | 第35-40页 |
·对《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》的观点 | 第40-44页 |
第五章 我国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| 第44-52页 |
·概述我国大学物理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 | 第44-45页 |
·我国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 | 第45-52页 |
·认识论目标 | 第45-46页 |
·方法论目标 | 第46-48页 |
·能力培养目标 | 第48-52页 |
第六章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体系 | 第52-61页 |
·概述大学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 | 第52-53页 |
·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 | 第53-61页 |
·对基础既要注重,也要适度 | 第53-54页 |
·理论课与实验课须有机结合 | 第54-56页 |
·物理理论教学需适度结合学生专业 | 第56-58页 |
·提高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| 第58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 | 第65-74页 |
摘要 | 第74-77页 |
Abstract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学习期间个人论文发表和课题参与情况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