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4页 |
·引言 | 第11-12页 |
·分子双稳性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2-21页 |
·自旋交叉配合物 | 第12-17页 |
·基于相转变的双稳态磁性配合物 | 第17-21页 |
·分子磁性理论发展概况 | 第21-24页 |
·本论文的选题思想 | 第24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34页 |
第二章 分子磁性计算的相关理论 | 第34-57页 |
·分子磁性的基本概念 | 第34-39页 |
·物质磁性的类型 | 第34-37页 |
·直接交换相互作用 | 第37-38页 |
·超交换相互作用 | 第38页 |
·双交换作用 | 第38-39页 |
·交换偶合机理的定性模型 | 第39-42页 |
·正交磁轨道-HTH 模型(Hay-Thibeault-Hoffmann 简单分子轨道理论) | 第39-41页 |
·Kahn-Briat 分子轨道理论 | 第41-42页 |
·对称性破损态理论 | 第42-44页 |
·自旋离域与自旋极化 | 第44-45页 |
·量子化学的发展[27] | 第45-46页 |
·密度泛函理论(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, DFT) | 第46-53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47-48页 |
·Kohn-Sham 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交换相关能泛函 | 第49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第三章 磁性双核NI(Ⅱ)配合物的理论研究BS-DFT 方法比较 | 第57-73页 |
·前言 | 第57-58页 |
·计算结构、方法及公式 | 第58-60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58-59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59页 |
·计算公式 | 第59-6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9页 |
·耦合常数J_(ab) | 第60-64页 |
·分子磁轨道 | 第64-66页 |
·自旋密度分析 | 第66-69页 |
·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第四章 叠氮桥联双核镍双稳态磁性配合物的理论研究 | 第73-92页 |
·前言 | 第73-75页 |
·计算模型、方法及公式 | 第75-77页 |
·结构描述 | 第7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75-76页 |
·计算公式 | 第76-7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7-87页 |
·磁耦合常数J_(ab) | 第77-81页 |
·分子磁轨道 | 第81-82页 |
·自旋离域和自旋极化 | 第82-84页 |
·Ni-NNN-Ni 二面角对耦合常数J_(ab) 的影响 | 第84-86页 |
·能量的变化 | 第86-87页 |
·结论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第五章 电荷转移相转变双稳态磁性配合物(BDTA)_2[CO(MNT)_2]的理论研究 | 第92-104页 |
·前言 | 第92-93页 |
·计算模型、方法及计算公式 | 第93-95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93-94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94-95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9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5-100页 |
·磁耦合常数J_(ab) | 第95-96页 |
·(BDTA)_2[Co(mnt)_2]中各单元电荷和自旋密度 | 第96-97页 |
·分子磁轨道 | 第97-99页 |
·自旋密度分布 | 第99-100页 |
·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情况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