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旅游经济论文--中国旅游事业论文--地方旅游事业论文

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及品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--以通辽市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7页
引言第7-9页
一、旅游地形象与品牌研究综述第9-14页
 (一) 国外研究进展及述评第9-10页
 (二) 国内研究进展及其归纳总结第10-14页
二、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与品牌的理论探索第14-17页
 (一) 旅游地形象及相关概念第14-15页
 (二) 旅游地品牌相关概念分析第15-16页
 (三) 旅游地形象与旅游地品牌的区别与联系第16-17页
三、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的生成第17-20页
 (一) 旅游地形象的生成要素第17-18页
 (二) 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生成的主导因素第18-20页
四、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的遮蔽效应第20-22页
 (一) 旅游地形象遮蔽效应理论第20页
 (二) 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的遮蔽效应第20-22页
五、旅游地形象与品牌构建模式及其要素分析第22-29页
 (一) 旅游地形象与品牌构建模式分析第22-24页
 (二) 旅游地形象及品牌构建要素分析第24-29页
六、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及品牌构建理论在通辽市的应用第29-49页
 (一) 通辽市构建以民族性为主的旅游地形象及品牌的必要性第29页
 (二) 通辽市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地形象及品牌构建要以“地”为主第29-30页
 (三) 通辽市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及SWOT分析第30-38页
 (四) 通辽市旅游地市场调查简析第38-40页
 (五) 通辽民族文化旅游形象的定位第40-43页
 (六) 通辽民族文化旅游形象及品牌设计第43-46页
 (七) 通辽民族文化旅游形象及品牌的传播与维护第46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后记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我国动漫艺术与传统文艺的融合与创新
下一篇:长白山旅游产业集群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