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杯[4]芳烃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1 前言 | 第14-25页 |
·杯芳烃的产生历史 | 第14-16页 |
·杯芳烃的合成 | 第16-19页 |
·一步合成法 | 第16-17页 |
·多步合成法 | 第17-18页 |
·片段缩和法 | 第18-19页 |
·杯芳烃的结构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杯芳烃的构象 | 第19-20页 |
·杯芳烃的分子内氢键 | 第20页 |
·杯芳烃的衍生化 | 第20页 |
·杯芳烃的超分子特性 | 第20-22页 |
·杯芳烃的功能及应用 | 第22-23页 |
·对中性分子的识别 | 第22页 |
·对主族金属离子的识别 | 第22页 |
·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 | 第22-23页 |
·对镧系、锕系金属离子的识别 | 第23页 |
·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| 第23页 |
·相转移催化 | 第23页 |
·模拟酶 | 第23页 |
·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| 第23-25页 |
2 对叔丁基杯[4]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25-31页 |
·引言 | 第2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5-30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25-26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26页 |
·合成路线 | 第26-27页 |
·合成方法与表征 | 第27-29页 |
·表征结果与谱图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30-31页 |
3 含有萃取官能团的杯芳烃对稀土金属的萃取作用 | 第31-44页 |
·引言 | 第31-33页 |
·溶剂萃取分离技术 | 第31页 |
·影响溶剂萃取过程的因素 | 第31-32页 |
·萃取剂的选择标准 | 第32页 |
·萃取过程的几种萃取机理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3-35页 |
·实验药品和仪器 | 第33-35页 |
·萃取实验 | 第35页 |
·分配比D和萃取率E的计算方法 | 第35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2页 |
·实验数据及图表 | 第35-38页 |
·数据分析与小结 | 第38-42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42-44页 |
4 含氮杯芳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研究 | 第44-56页 |
·引言 | 第44-47页 |
·抗菌剂的研究现况 | 第44-45页 |
·抗菌剂的分类 | 第45-46页 |
·稀土抗菌的机理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研究的意义 | 第47页 |
·本章的主要内容 | 第4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7-48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48页 |
·稀土氯化物的准备 | 第48页 |
·杯芳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| 第48页 |
·结果讨论与图谱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杯芳烃稀土配合物的组成 | 第51页 |
·配合物的热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配合物的抗菌性能测试 | 第53-55页 |
·抗菌布的制备 | 第53页 |
·抗菌作用实验 | 第53-54页 |
·抗菌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55-56页 |
5 结论 | 第56-58页 |
·杯[4]芳烃衍生物对稀土离子的萃取作用 | 第56-57页 |
·杯[4]芳烃稀土配合物的抗菌性能 | 第57页 |
·问题及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