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文教区规划论文

大学科技园适应性规划设计模式的探索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1 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第11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况及水平第13-14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15-16页
2 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发展概况第16-28页
   ·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第16-24页
     ·“知识”的理论基础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知识经济的理念第19-22页
     ·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第22-24页
   ·高科技产业的概念与分类第24-25页
     ·高技术的概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高技术产业的界定第25页
   ·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概况第25-28页
     ·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第25-26页
     ·21世纪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化主要模式第27-28页
3 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与大学科技园的兴起第28-65页
   ·科技工业园的概念第28-30页
   ·科技园区的理论基础第30-38页
     ·增长极理论和边缘扩散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地区创造性理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苗床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技术创新理论第33-35页
     ·空间扩散理论第35-37页
     ·产业群聚理论第37页
     ·三元参与理论第37-38页
   ·世界范围的科技工业园的发展趋势第38-56页
     ·科技工业园规划设计的主体第39-41页
     ·世界科技工业园的发展趋势第41-48页
     ·成功的科技工业园案例分析第48-56页
   ·以大学为依托的大学科技园第56-63页
     ·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基本特征第57-60页
  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关系第60-63页
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第63-65页
4 大学科技园的区位与选址第65-78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区位第65-70页
     ·一般科技工业园的区位条件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区位条件第66-70页
   ·影响大学科技园的选址成因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大学与城市的空间关系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创办大学科技园的主体第71-72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选址类型第72-78页
     ·周边式选址类型第73-74页
     ·邻近式选址类型第74-75页
     ·独立式选址类型第75-76页
     ·综合式选址类型第76-78页
5 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组成第78-90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·国外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作用第78-79页
  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作用第79-80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第80-83页
     ·孵化企业第80-81页
     ·整合创新第81页
     ·人才培育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技术辐射第82页
     ·产业聚集第82-83页
     ·信息交流第83页
     ·经济带动第83页
   ·影响大学科技园功能组成的主要因素第83-90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产业行为的特征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内科技企业的特征第85-86页
     ·信息的非正式交流第86-90页
6 我国大学科技园的空间构成第90-103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空间构成第90-97页
     ·孵化器空间第90-93页
     ·室验平台第93-94页
     ·生产空间第94-95页
     ·贸易空间第95页
     ·管理服务空间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居住空间第96页
     ·生活配套设施第96-97页
   ·影响大学科技园区的空间构成的主要因素第97-103页
     ·功能与区位第97-98页
     ·在园企业的特点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从业职员的特点第101-103页
7 我国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的调查与分析第103-153页
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分布概况及主要问题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我国城市科技实力现状第103页
  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分布现状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第106页
   ·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布局的合理化建议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建立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主增长极和次增长极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减少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欠发达地区的建设数量第108页
   ·目前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空间形态类型第108-143页
     ·城区单栋建筑型第108-118页
     ·城区高密度建筑群型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·城区中密度建筑群型第122-129页
     ·城区低密度建筑群型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郊区中密度建筑群型第130-139页
     ·郊区低密度建筑群型第139-143页
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筑空间调查研究第143-149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第149-153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与发展方向的矛盾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·物质环境与创新环境的矛盾第150页
     ·城市膨胀与区位选址的矛盾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·信息化建设的错位决策第151页
     ·盲目的模仿硅谷景象第151页
     ·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151-153页
8 适宜的大学科技园的规划设计模式第153-168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规划的特点第153-156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规划的综合性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规划的战略性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规划的地域性第155-156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规划的任务与原则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规划任务第156-157页
     ·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原则第157-158页
   ·大学科技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第158-166页
     ·现状分析与资源评价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·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第161-162页
     ·研发产业规划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·基础设施规划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规划第164页
     ·道路交通规划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规划第165-166页
   ·我国大学科技园未来的规划设计发展趋势第166-168页
9 结论第168-170页
参考文献第170-178页
附录第178-187页
 附录1: 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与发表论文第178页
 附录2: 国家大学科技园“十五”发展规划纲要第178-185页
 附录3: 国家大学科技园网址第185-187页
致谢第187页

论文共1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
下一篇:基于薄壁构件理论的空间钢框架高等分析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