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河西安段水体及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26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20页 |
·水体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·水体及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·研究区以往工作概述 | 第19-20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6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0-21页 |
·地质地貌 | 第21-22页 |
·水文气候条件 | 第22页 |
·土壤 | 第22-23页 |
·动植物及矿产资源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区工业企业分布概况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6-42页 |
·样品采集与处理 | 第26-27页 |
·样品采集与保存 | 第26-27页 |
·样品预处理 | 第27页 |
·分析与测定方法 | 第27-40页 |
·地表水理化参数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沉积物理化参数的测定 | 第28-32页 |
·沉积物重金属全量的测定 | 第32-33页 |
·水体及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不同粒径沉积物的筛分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数据可靠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第3章 渭河西安段地表水及沉积物的理化特征 | 第42-48页 |
·研究区地表水的理化特征 | 第42-45页 |
·地表水pH值及电导率 | 第42页 |
·地表水DO、COD及BOD_5 | 第42-44页 |
·地表水氟化物含量 | 第44-45页 |
·研究区沉积物的理化特征 | 第45-48页 |
·沉积物pH值 | 第45页 |
·沉积物磁化率 | 第45-46页 |
·沉积物粒径组成 | 第46页 |
·沉积物烧失量 | 第46页 |
·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水平 | 第46-48页 |
第4章 渭河西安段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| 第48-68页 |
·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| 第48-55页 |
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 | 第48-51页 |
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51页 |
·不同粒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| 第51-55页 |
·研究区内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| 第55-63页 |
·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 | 第55-59页 |
·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59-63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重金属元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重金属各元素间的相关分析 | 第64-66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研究区重金属元素来源及影响因素浅析 | 第67-68页 |
第5章 渭河西安段地表水及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 | 第68-86页 |
·地表水重金属赋存形态 | 第68-75页 |
·地表水重金属形态结果分析 | 第68-71页 |
·地表水重金属各赋存形态及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| 第71页 |
·地表水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全量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71-75页 |
·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 | 第75-86页 |
·BCR四态结果分析 | 第75-80页 |
·沉积物重金属各赋存形态及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| 第80-81页 |
·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| 第81-86页 |
第6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86-90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86-88页 |
·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02页 |